-
羊年春晚:压力蛮大 也蛮拼的
2015-02-19 11:47:00 -
为悼念天津爆炸遇难者 央视和多家卫视停播娱乐节目
2015-08-18 08:29:48
廉村的建筑,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山墙悬鱼”
第二季里还有一集,表现的是福建省一个叫廉村的小村落,故事从廉村的由来历史说起,再讲到中国民间罕见的廉政文化在如今村子里的种种仪式化遗存,但令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廉村至今仍然保留着族长召集、长老议事的传统乡村治理,这完全是脱离于当下主流官方的乡村治理制度之外的民间传统----只说这是传统其实也不准确,因为这种族长召集、长老议事仍然具有实际的效用,发挥着许多官方治理制度都达不到的实用作用。
从文化意义上说,这是一块中国乡村治理制度的活化石,大千神州,朝代更替,政制前行,但这如此传统的长老议事制度却可以贯穿古今,从未废止,令人称奇;而从另一方面的社会意义上说,这种长老议事制度正好证明了中国社会里的民主基因深埋在自身历史的最为细枝末节之处,它们一直完整地传续了数千年。所以,正如我之前得出的结论,《记住乡愁》让我们真正要记住的是不是“愁”,而是“乡”。
《记住乡愁》的打动人心之处,不是滥用微观的镜头语言做表面化的煽情,而是意在用丰富的细节表现触起你的思考和回忆,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拍摄效果,依我看完全可以在经过合理的剪辑处理之后,拿到商业院线做大银幕上发映,它已经让中国纪录片的品质直接从家庭收视迈向更合乎电影标准的公共场合公映,开创了中国纪录片史上的又一个新纪元。
肇兴侗寨鼓楼无需修饰就足够具有“冲击力”
我不想用什么“强大的冲击力”来概括这部纪录片的影像,因为在电脑特技异常发达的今天,摄像机可以客观表现在画面永远也无法追上电脑特技的创作,而且,这只是一部纪录片,一部必须不经任何特技处理的纪录片;但我们在这部纪录片里仍然可以看到,摄影机对主体细节的描述,以及描述过程中对光影的使用,都使那些本来存在于一个个小山村里的山川河流、人物风景、行走坐卧,变得比客观的真实更富真实感,诸多被拍摄到的小村人物们的眼神透过镜头可以与观众产生直接的交流感,他们对观者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触动和冲击,也就是说,它的镜头其实并非如纪录片教科书上写到的那样客观,而是在调动和聚集着感情,令这些镜头语言本身就充满了感情。
还是那个郭亮村,40多年前的十三勇士们打通了郭亮洞,之后小村就迎来了改革开放,或者说这条郭亮洞正是郭亮村的改革开放,郭亮村的人们因之可以纷纷走出小村,进入到外面的大世界里,做官的做官的,做生意的做生意,打工的打工,但片子并没有如之前的此类作品到此处就戛然而止,它接着纪录了那些沿着郭亮洞外出奋斗的许多人,尤其是许多成功的人们,现在又纷纷回到了这个家乡的小山村,带着智慧、经验和财富,回来改造家、建设家乡,由郭亮洞通开的一条长达40多年的郭亮村人的奋斗之路,因为他们如此的折返轨迹而变成了一个圆满闭合的环形。
如此看似轻描淡写却非常深刻的用意,这在《记住乡愁》里还有许许多多,那些镜头里的由客观的山川人物搭建起来的现代中国乡土社会之世道人心,与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之间的默契共鸣,在这部庞大的纪录片的悠长播放中渐渐释放着,作为观众,你能跟到哪里,你能感知到哪里都是你自己的事,但无论跟到哪里,感知到哪里,也都令人惊喜,令人深思。
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责任编辑:吕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