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称,一些电视剧、网络剧人为拉长集数、叙事节奏拖沓、故事情节明显“注水”,不仅拉低了作品的艺术水准,还给观看、审美带来困扰,受到了观众批评。因之,通过行业协会广泛的调研,为引导电视剧创作挤掉水分,给观众更好的观感,出台了“把电视剧集数基准定为40集”的政策,目的是“力求真正取得成效”,当然也“不会简单‘一刀切’。”
行政方面出台限制措施有必要吗?客观说,对此笔者曾经是有过疑惑的。试想,央视频道之外,全国都可以收视的地方卫星频道超过30家。理论上讲,各家之间节目的优选竞逐,是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淘汰烂剧、神剧的。
然而,现实的情形却让人颇感意外。比如注水神剧,在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俨然拥有神奇的免疫力,以至于不得不以非市场的规范来加以制约。
来看业内职业人士的解析。
无论优劣,不仅制片方、出品人,而且电视台的立场往往都是:一部电视剧越长越好。据称是您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剧集越长意味着制片方谈判筹码的越高,因为越长的连续剧,播放的天数越多,故而购买版权的一方也能因之获益:可以放出更多广告以及相关的衍生产品,进而使利益最大化。这样虽然会带来剧情紧凑性的缺失,但受损的是受众,而非出品人和播出方——长期看虽然有伤及自己的可能,但短期获益是一定的。如果电视台的经济考核指标是以年度来计算,这样的思路显然不易避免。
而另一方面,在读片、购买产品方面,除了故事内容介绍,通常在决定是否购买之前,审片接触的都是剪辑过的样片,“很少有人会认真仔细地从头看到尾”,尤其是那些集数很多的连续剧。
倘若果真如此,对电视剧剧集的“强制限定”无疑就很有必要。
以新近播出的《新世界》来看,在70集的播放过程中,最开心的自然是非电视台莫属。根据广电总局新近公布的黄金档电视剧收视数据,该剧收视率高达2.739%,据说这是有“数据公布”以来最高的收视率。这应该有疫情期间闷家守望电视机的助力。
然而在另一方面,该剧的观众们却“非常不满意”,豆瓣评价从开播初期的8.3分一路下滑,末了评分跌落至6分以下,而这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正是“注水”。
有网友调侃说,自己有事漏看了好些集,还想着回头在网上补补,结果电视机里几天没看后接续的剧情竟然一点没"断片"。
一些有心的观众还做了粗略的统计:把徐天奔跑和挨打的镜头剪在一起,不会少于两集。而京师监狱里开铁门、关铁门、在走廊里走的镜头加一起至少也得两集以上。看着一个看天空的镜头能慢悠悠地拍上两三分钟,您急得跺脚也没用,没啥意义的大街、胡同里到处乱窜的镜头随时都会呈现给您。再加上太多的空镜头和假装渲染气氛的无聊画面……
有人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通知”就是针对《新世界》的,这显然是偏颇的情绪之词。本人电视看得少,觉着既然出台“通知”,应该是这种“拖延注水”的同类产品很不少——收视率那么高的《新世界》都如此,“合理”推测其他连续剧亦然应该是可以成立的。
回到电视剧剧集的限定通则,40集的标尺合适与否其实完全没必要去探讨。以个人之见,20集或许更科学。
换个角度看,假如按季播放(拍摄)——像《唐顿庄园》那样——会不会更好呢?一定更好!以播出平台(网络、电视台)的立场来论,比如第一季,十集二十集先出来走走,叫好的话,第二季不就可以收揽更高的广告费用吗?附带衍生收益当然也会更可观。如口碑不佳,也方便及时转向。对制作商和出品人也是相同的道理:成功了扩大战果,失败则及时收住。这模式不是会使资金更高效吗?!
只要如此这般,想来注水达人必然自会小心谨慎,或者干脆把注水的心思迁移到用心拍摄、演绎剧情上来,从而给观众更好的观赏、审美体验。
老话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是逻辑学(哲学)家奥卡姆剃刀规则的初始翻译,基本的意思就是“没必要的东西,均可被剪除”。
影视剧诸君们,杀青之后,先备好奥卡姆的剃刀如何?(冷荞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