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娱评

负担过重的英雄悲歌

2020-09-04 08:53: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大獾

  正式上映十余天,电影《八佰》的热度还在升级,口碑也呈现出日渐分化的态势。誉之者爱其对战场的描摹,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情真意切,皆能动人;毁之者则指斥其篡改历史、立场暧昧、虚无主义。两边都有强烈的情绪,可见无论观念上有怎样的分歧,电影对其题材感染力的发掘,可谓成功。即便很不喜欢《八佰》的观众,也大多认可其远超以往同类题材的技术水平。借此,作为整体的中国军人勇于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在电影中得到了鲜活的表现。

  

  

  

  问题或许在于:战士们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电影既积极寻求对此的解答,又将其置于流动的“看”与“被看”的装置之中,而不愿轻易给出一个稳定的答案。导演坚持对各种价值做相对化的处理,甚至对于“不管输赢,只想战争尽快结束,让老百姓少受点儿苦”这种意见,也在片中给予其发声空间,而将裁判的权力交给观众。这种处理方式相当大胆,也不免带有很大的冒犯性。于是在这部不同价值相互解构的电影中,即使突出了战争杀人、将士杀敌这样颠扑不破的精神内核,却抽离了原有的根基,使其漂浮在意义的能指海洋上。电影所以聚讼纷纭,大概主要植根于此。关于电影对特定历史的改编、文艺与现实的关系等等,论者已多有涉及,在此之外,从电影本身着眼,我想还有以下几点可以展开讨论。

  被置换的英雄叙事

  电影上映以后,一直有观众表示不满,认为电影对正规军评价过高。其实从另外的角度看,电影的问题也许在于对正规军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太少。为了表现英雄的形成或不能形成,电影中无论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其所饰演的“杂牌军”的内在自我都得到了相当完整的表现。相较而言,尽管同样操着各地方言,包括李晨在内的正规军,却显得面目不清。

  也许因为代表最广大的农民,电影对于欧豪饰演的端午的塑造,是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在电影开始,他既不是懦夫,也不是英雄。他的使命是叔父临死以前的嘱托:“看好小湖北,好好活着,带他回家。”他想从水道逃去租界,但是担心小湖北面临危险,于是大声向国军预警。受到美丽的白俄妓女目光的鼓励,他的心里注入了英雄的梦,才心甘情愿回到队伍里去。他接引了送来国旗的童子军杨慧敏,战友说看看人家姑娘多有勇气,你昨天还想着逃跑。可是鼓舞着他的不仅是姑娘的勇气,还有姑娘的体香。他的成长不是抽象的,电影中的每一处铺垫都像是一个台阶,帮助他向上走,最终成为英雄。

  和端午一样,羊拐的老娘、老铁的儿子、老算盘的老婆,都是他们及物的、可感的牵挂。这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战争中不能拥有、不该为之停留的奢侈品。真正的英雄,是舍家卫国的英雄。郑恺扮演的陈树生,就是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英雄。然而,无论在他舍生取义之前还是之后,我们都对他一无所知。魏晨扮演的朱胜忠,没来由地说过一句“丈夫许国,实为幸事”,但这并不能为他的形象增添一点战场以外的特质。其实,电影中有两处细节,可见李晨扮演的齐家铭和朱胜忠的关系非同一般,一是他们洗澡的时候互相搓背交谈,二是自愿担当敢死队员时前者阻止后者报名,可惜电影没有进一步表现。

  逃兵们获得了战斗的勇气没错,可是他们真的已经成长为和电影中正规军士兵一样的英雄了吗?我们能不能认为,几个逃兵的今天,就是正规军士兵的昨天?我想很难这样讲。首先,不能认为英雄士兵都是从逃兵成长起来的,或者说逃兵尚且如此,英雄一定更容易获得担当。他们走上的其实是不同的成长路径。其次,电影着意表现的几个逃兵,也并不仅仅依靠思想和情感上的内在成长,电影非常写实地表现出他们一直受到军纪的胁迫。当正规军告诉你可以选择自由离队的时候,等待应征者的其实是禁闭,甚至枪毙。在缺乏替代性选项的时候,个人的选择也就没有自由可言。所以,电影其实是用逃兵带有强迫性的被动成长,代替了正规军英雄的成长,仿佛英雄是天生的。无力进入英雄的内心世界,这是电影的一大缺失。

  写全景的诱惑与“民气论”的阴影

  《八佰》的特质在于,在表现战场以外,还努力想要描绘战争的全景。但是这种努力,却使得电影有时被笼罩在“民气论”的阴影之下。所谓“民气论”,语出鲁迅1925年6月所作的《忽然想到(十)》:

  大概两三年前,正值一种爱国运动的时候罢,偶见一篇它的社论(引者注:指《顺天时报》),大意说,一国当衰弊之际,总有两种意见不同的人。一是民气论者,侧重国民的气概,一是民力论者,专重国民的实力。前者多则国家终亦渐弱,后者多则将强。我想,这是很不错的;而且我们应该时时记得的。

  可惜中国历来就独多民气论者,到现在还如此。如果长此不改,“再而衰,三而竭”,将来会连辩诬的精力也没有了。所以在不得已而空手鼓舞民气时,尤必须同时设法增长国民的实力,还要永远这样的干下去。

  在鲁迅笔下,民气与民力的对照,有时也表现为文章与实力、抒情与写实。面对惨烈的作战场面,抒情的诱惑是不可避免的。能够唤醒国人,也是将士们自己的希望。譬如电影中一处很动人的场景,就是谢晋元团长说:“我们这四百人让民众看到了,我们中国还有希望”。只是希望的种子,未必在当时就有回报,《八佰》则似乎不愿让这种期待在片中落空。电影中有意设置了几处细节,包括敌对的日本军官以个人名义向谢团长表示尊敬,租界里的英国士兵受到感染也向日军开枪等等,在我看来,都是与八百将士的英勇作战相违和的场面。电影有意要给将士和观众增添一点安慰,这种安慰却显得空虚。电影临近尾声,成功逃离部队进入租界的老算盘,看到战友们遭受重创,也像是受到某种召唤,走向河边和民众一道观看将士们撤退的场面。这尤其使人感到,在战争面前,观看作为一种参与手段的限度。《八佰》却很喜欢在此处做文章,动辄拍摄路人肃穆仰视的神情。

  借助观看,《八佰》将租界里的外国记者和士兵、中国民众都纳入到战争景观之中,然后以租界民众为英雄点赞的手势结束全片。这造成了一种幻象,仿佛电影中的将士与民众,就足以构成抗战的全景。仿佛是说看我将士英勇抗战,带来国民气概汹涌澎湃,胜利还会远吗?可惜,抗战的图景从未以这样简单的方式呈现。

  同样试图写抗战全景,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主要是做筛选的工作,在国仇家恨中,考察谁是合格的抗战主体。《八佰》则要宽容许多,似乎只要一时动了向善之念,大家就都是好同志。明知史实不可能“大团圆”,电影依然替代性地拍了一个“小团圆”的结局。

  “表演”的宿命与生机

  导演管虎之所以选取四行仓库保卫战作为主题,我想首先应该是看中了这场战役的复杂性或者暧昧性。国军大部已经撤退,留下最后一支队伍背靠租界作战。身后的百姓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同时受到其他殖民者的保护,并不需要他们的坚守。战斗经过各国媒体报道,被放置在全世界的眼光之中。战斗目标不是眼前的敌人,而是远隔重洋的外交谈判。坚守既是一种壮举,也是一场表演,演到什么时候收场,要看当局遥远的指令。最后,部队弃守退入租界,被第三方缴械是结局。

  这里涉及对于表演的几层挪用。电影中,蒋介石借八百壮士的抵抗表演给英美看,以寻求国际援助;谢团长趁机表演给首先是租界百姓的国人看,表明国军坚持抗战的决心;电影本身,也希望作为一种表演,召唤超越政治的精神团结。如同“宣传”一样,“表演”并不意味着贬义。只是作为虚拟的艺术,电影往往寻求将“表演”的成分掩藏起来。《八佰》却反其道而行,以表演嵌套表演、以表演针对表演,这就将表演作为外部介入、人为拟象的特质凸显出来。这当然是挑战观众审美习惯的行为,导演未必意识不到,但是也许更愿意承受相应的代价。由此可见,《八佰》从根底上就不希望成为传统的所谓“艺术作品”,而更像是一种质询机制,有意将电影中的追问延伸。作为士兵、作为电影,如果注定不能摆脱表演的宿命,那么不妨承担起来,在此基础上寻求超越。

  于是《八佰》就像是管虎写的一篇论文。黄晓明扮演的特派员说:“战争背后都是政治。”电影就是对此的驳论。不愿如此,又能怎样?谢团长说:“我们要做一粒粒种子,唤醒国人。”由此,《八佰》重新回到了中国现代文学漫长讨论的起点。电影开篇曾经引用鲁迅《墓碣文》中的语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从片中的理解来看,似乎是说大丈夫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不畏后人评说是非功过。这是可以的。不过鲁迅的本意却是说,期待所处的历史阶段完全过去,人类进入新的纪元。他讲裴多菲的可惨,不在于死,而在于死后还有人读他的诗。要待他的诗也没有人读的一天,才可见他的微笑。可见微笑并没有那么容易,还要经过后辈艰难的跋涉。相信《八佰》引发的争议,也将延续相当漫长的时间。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八佰》是一曲负担过重的英雄悲歌,既要筛选,又要召唤,像是既要做主裁判,又要做拉拉队,情绪未免塞得太满。将表演的内核剥开给人看,叫人在影院里也不得休息,却又用并不深刻的抒情来加以麻醉,也有拉扯之感。可是,我们仍然需要《八佰》,需要它引发的讨论,告诉我们这段历史还未远去,并且期待有朝一日,我们能够超越——而非逃避——这些负担,拍出既不浅薄也不夹缠的崇高,给人净化之感。

编辑:徐林
 

娱乐头条

精彩图库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优势栏目

    聚焦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 优势栏目

    男星高以翔节目猝死 年仅35岁

  • 优势栏目

    过边检不是走红毯 法治面前没有明星通...

  • 优势栏目

    王源 连你这个BOY也抽上烟了?

 

娱评

  • 负担过重的英雄悲歌

    正式上映十余天,电影《八佰》的热度还在升级,口碑也呈现出日渐分化的态势。
  • 互动电影能否掀起电影新浪潮

    近日,一部名为《夜班》的互动电影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受到年轻人喜爱。
  • 世界反法西斯电影的求新图变

    连日来,有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影片的话题,持续被推上舆论热门的榜单。本文即是对70多年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电影求新图变、历久弥新的发展历程作一速览式的描述。
  • 以光影书写二战史的视角变迁

    在国际影坛,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反法西斯主题的电影书写一直是一座采之不尽的富矿,并早已不再停留于“大炮在轰鸣”的宏大叙事场景。
  • B站尝试说唱 用音乐观照现实

    说唱综艺算得上今年的大热门,近期,连哔哩哔哩(简称:B站)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由B站自制并独播的首档说唱类综艺《说唱新世代》上线以来,豆瓣评分高达8.8分,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