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安全专家李如东:用“工匠精神”为建筑安全代言(图)
//www.workercn.cn2016-07-13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百姓生命的保护神”

    安全工作不好做,是个得罪人的活,是个苦差事。夏天要顶着炎炎烈日去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冬天要冒着凛冽的寒风去施工现场查找安全隐患。

    李如东针对每天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为了让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整改,常常顾不上自己吃饭,利用中午开会的时间,找到当事人将隐患整改通知单送上,并让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落实整改。

    工作有了正确的方法,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如东积极推行自己独创的建筑施工现场网格化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将国外先进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方式与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完美的融合、升级、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外资建筑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具体来说,就是按照不同的工种进行合理划分,每个班组佩戴不同颜色和标识的安全帽;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用具粘贴不同的标识进行区别化管;入场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实名制管理等,把班组的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条块化管理。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查,有人办,实实在在的让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的被发现并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为高级维修电工,高技能专门人才,李如东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管理可谓是行家里手。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通过对用电设备的“一看”、“二摸”、“三闻”等方法,李如东就能判断出电源线的粗细、接线方法等是否符合要求。除了按照建设部门的规定做好临时用电的相关安全管理外,李如东还自行设计制作临时用电管理表格、规章制度,进一步做到精细化管理。有一次,李如东巡查时,发现某班组使用的一台套丝机未按照三相五线制的要求设置保护接零线,容易发生触电伤亡事故。操作工人却不以为然的说,这台设备已经用了好多年了,做过很多个标准化文明工地,总包安全员和政府安监部门都没有人提出过任何问题,认为李如东在没事找茬。李如东当即给该班组下达了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该班组长虽然口头上答应整改,但是却迟迟不见行动。李如东又三番五次的找到该班组长,但班组长很不耐烦,竟置之不理、甩手而去。于是李如东追到该班组办公室,耐着性子给班组长摆事实、讲道理,逼着他不得不在安全整改指示书上签了字并整改了隐患。李如东做事有股韧劲,不怕麻烦,不怕嘴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检查隐患、督促整改落实上,说一遍作用不大就说二遍,督促两遍整改不了他就督促三遍四遍,不怕下属单位当耳旁风,不怕下属单位给甩脸子,整改不到位决不放过。

    按一个“工匠”标准要求自己

     2013年4月23日,是李如东生命中最“阴云密布”的一天。这天下午,因为长年工作劳累,积劳成疾,李如东突发头晕乏力、下颌肿胀,被医院确诊为下颌骨骨髓炎。这位用青春和热血与安全隐患等各种“瘟神”缠斗了22年的“百姓生命的保护神”最终病倒。他保护别人却没好好保护自己,住院期间,李如东用短信指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更如“家常便饭”。在疾病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时候,李如东就和主治医生商量着能否早点出院,尽快重返工作岗位。

    2013年李如东参与承建的“爱达(天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新建工程”荣获“天津市市级文明工地”、“天津市结构海河杯工程”;这是天津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的最高奖项。

    李如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对社会生活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也积极踊跃地向有关单位和政府安监部门反映。为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正是这种热心参与社会安全领域的态度和行为,李如东作为全国唯一的外资企业代表、全国安全生产领域“骨干网评员”,特邀参加了2014年12月1日至12月4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办、中国安全生产报社承办的《全国安全生产宣教干部培训班》;2014年12月3日上午9点左右李如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副局长徐绍川、新闻发言人黄毅等领导一起参加了国家安监总局“双微”(微博和微信)上线启动仪式;此外,李如东被天津、广州、青岛等多个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聘为安全生产专家。

    作为候选人之一、李如东参加了2014年10月份由国家安监总局、《新华网》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寻找百姓生命保护神”活动;不断提升中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发挥“工匠精神”,减少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李如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做的。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