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徐珺:小光缆玩儿出大创新 勤钻研铸就工匠心
//www.workercn.cn2016-07-28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张爱玲故居光纤入户攻坚。本人供图

    创新中的小变化专治疑难杂症

  从铜网接入到现在的光网发展,徐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发现中国装维工作环境较其他国家要复杂许多。以往,中国装维工作的器具大多使用的是国外生产发明的工具,但是面对我国实际的装维情况,很多进口工具和使用方法嫁接到我国则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徐珺没有退缩,一直思索着为中国通信线务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坚持不迷信发达国家经验方法,只有中国的线务员才能找出真正适合中国的光网入户方法,只有中国的线务员才能制作出真正适合中国布线环境的工器具。”徐珺直言。

  为此,在公司的支持下,徐珺和同事们成立了虚拟团队。

  2011年初,团队创新推出了“暗管入户四小工具”,四种工具通过小革新都成了暗管入户利器。

  上海的老式楼房一梯有八户,八户分别对应着八根暗管。如何能在管路混乱复杂的情况下判断好每户的暗管是否通畅?一开始,徐珺和他的团队运用价值50万元的工业内窥镜,内窥镜的价格不仅昂贵,而且经常会碰见管道扭曲内窥镜失灵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常见问题,徐珺和团队们发明了成本只需几元钱的吹管器。吹管器用一根与暗道相符的管路制成,每次测试前,徐珺和团队都会在所有暗管上贴上餐巾纸,之后,同事们会通过肺活量往吹管器里吹气,如果暗管那一头的餐巾纸被吹掉,就说名这条暗管是通着的。

  几元钱的工具能创造几十万元工具的价值,这对徐珺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个不小的鼓舞。尔后,徐珺又和团队一起创新了成本只有30元的自制牵引绳,10元的控油瓶容器等真正适合中国布线环境的“四小工具”。

  就是这样的创新举措,却完成了其他线务员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暗管入户”一直是徐珺和团队专攻的难题。曾经,上海的一座老式筒子楼被徐珺当作是“暗管入户”的试点。为了更好的取得邻居的信任,徐珺和团队经常在上完一天班后,下午4点来到用户家中进行施工作业,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不在墙上打洞钻孔,徐珺和团队们利用所有有线电视和电话线的暗孔,团队六个人完成了整座楼的“暗管入户”。

  张爱玲故居公寓是目前徐珺和团队最难忘的一次“暗管入户”经历,其穿通的暗管管龄为76年。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四小工具”和操作方法,徐珺和团队缔造了多个百分百光网“暗管入户”大楼,使上海公司暗线穿通率从10%提升到了51.6%。

  “专业的接入,专业的价值。”徐珺带领团队

  攻坚克难,创新求变,以提高FTTH装维质量和用户感知为阶段目标,提升中国通信行业线务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价值。

  目前,以徐珺名字命名的“城市光网”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他带领的“徐珺班”曾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上海市劳模集体等荣誉。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