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除了厂内的“传、帮、带”,王保森还作为北京市的数控总教头,带领选手参加技能大赛。2013年,在中国航天科工技能竞赛上,他带出来的队员包揽了数控铣工组的前三甲。王保森致力于专业技术的研究,钻研出多项操作技能的诀窍:《多刀位刀体》一文解决了复杂工件一次装卡,完成多种切削的过程;《橡胶密封圈加工方法改进》通过分析软性材料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与回弹机理,设计精巧工装,克服厚橡胶类材料加工中弹性变形问题,实现了橡胶材料的车削加工。现在,他的工装和论文成了以他命名的大师工作室的两套教材,惠及了全集团的一线工人。中国网记者 杨楠摄影
2013年后,以王保森命名并担任负责人的航天科工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和科工二院劳模创新工作室相继成立,他的担子更重了,也更忙碌了。他将工作室打造成创新发展孵化器,取得国家专利2项;打造成人才培养基地,培育出8名“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等核心技能人才。中国网记者 杨楠摄影
国家“工匠榜样”、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航天科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航天科工二院劳模创新工作室三位一体的“掌门人”……多重盛名之下,王保森只是淡淡地说:“其实我就是个‘航天手艺人’。” 中国网记者 杨楠摄影
目前,工作室除了科研,大概有40%的重心放在人才的培育上。2018年二院第一期技能培训班刚刚结束,在未来,这种授课工作室争取要每周举行一次。“为师育人,薪火传承,这是我至死都不能放下的心结。”王保森坚定地说,他也是这么做的,并将一直坚守下去。中国网记者 杨楠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