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大国工匠

【爱国情 奋斗者 身边的大国工匠】

沙漠绿洲中的“半生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郝赫
2019-09-04 07:27:20

唐希明在治沙现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雷宇翔 摄 

  28年,治沙147万亩,腾格里沙漠到宁夏中卫市的距离向后退了20公里。在唐希明坚守的中卫治沙林场,列车从包兰铁路上呼啸而过,两侧灌木丛生,绿意盎然。

  很难想象,这是我国第四大沙漠的东南缘,数十年前,流沙掩埋铁路,沙尘暴侵害城镇村庄。“那时候吃饭,碗里都是沙子,路上能见度不到5米。”唐希明站在一望无际的植物草方格间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洒下,天空湛蓝,远处可见山峦起伏。

  这道祖国西北绵延百里的生态屏障,是宁夏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场长唐希明在沙漠中守望半生的梦想。

  回到家乡 扎根沙漠

  今年53岁的唐希明是土生土长的中卫人。因为家乡生态环境恶劣,他从小的愿望就是考上大学,离开家乡。

  1991年,在西北林学院学了4年林业的唐希明毕业分配又回到中卫。当时的他立志,既然回来了,就要努力向老一辈治沙人学习经验,把家乡的沙漠变成绿洲。

  从那时起,唐希明每天早出晚归、扎根沙漠。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他和同事在沙漠中一待就是一天,风沙时时打在脸上。中午吃从家里带来的冷饭冷菜,有时刮大风,饭盒里都是沙子。吃完后,他们就地躺在沙土里午休。阳光炙烤着没有任何阴凉的沙漠,这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中卫治沙始于1958年。包兰铁路横穿腾格里沙漠,如果没有人天天清理,过不了几天,黄沙就会将铁路掩埋。为了保障包兰铁路的畅通无阻,第一代治沙人开始了让沙漠变绿洲的壮举。那时没有路,一捆捆麦草,全靠他们肩扛背运。20世纪90年代通车后,从中卫市区到沙漠中的一条路,唐希明一走就是28年。

  潜心钻研 实践创新

  沙漠干旱少雨,造林速度慢,成活率低,治沙效果不明显。

  一次,在沙漠中走累了的唐希明杵着木棍在沙丘上休息,沙子逐渐下陷出一个洞,这给了他极大的启发。经过不断摸索试验研究,他发明了“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干”字型铁棒,最下端呈半圆弧状,将灌木树苗根须部放置其中,茎干贴着垂直于地面的工具主干向沙土深处压下,这样栽种下的树苗根部可深植于沙土下40厘米以上。这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工具,目前已为国家节省资金6000万余元。这一工具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保证沙漠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比过去提高了25%。

  麦草方格是老一辈治沙人发明的治沙方法,虽取得了固沙成果,但经过风吹日晒,两三年后草方格风化,沙丘裸露,失去固沙作用,只得重新扎设。

  唐希明在麦草方格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实验观测,在扎好的草方格中播撒耐旱沙蒿、沙米等草种,通过风把种子吹到草方格四周,经过降雨,种子发芽生长形成植物草方格,再在方格中栽种耐旱树苗。3月开始扎设,6月播撒草种,10月栽树,当年只要有降水,第二年植被就能生长起来。植被生长,沙土固定,从而达到永久固沙效果,有效提高了植被覆盖率。

  目前,这一治沙造林模式已被大面积推广应用。

  发展治沙队伍 跨省区防治风沙

  为了保证治沙造林的质量,唐希明始终坚持在一线探索、指导,每天要在沙漠中行走10公里。一早出门就是一天,回家后头发、衣服里全是沙土。家人开始不理解,直到一次,唐希明带着他们到治沙现场,家人亲眼看到远处一片片沙丘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被绿色覆盖,感动不已。

  2013年开始,唐希明组织发展起了一支治沙队伍,现场传授指导扎方格、植树造林的技术要求。从最开始的几十人,到如今的300余人,不但治沙队伍不断扩大,不少人还通过治沙实现了脱贫脱困。

  “他们中大多数是附近村庄的农民,亲身经历过风沙危害。”唐希明说。多年治沙,不但他们的村庄、庄稼受到保护,家乡环境变好,这些人也有了一技之长,收入大幅增加。除了在中卫市和宁夏范围内,唐希明还引导他们到甘肃、青海、内蒙古等沙漠地区治沙。

  今年,唐希明带领这支治沙队伍提前1年完成了2013年~2020年宁夏黄河东岸防沙治沙项目,6年间治沙面积42万亩。

  近10年,唐希明带领干部职工、治沙队伍,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香山荒漠地区共完成治沙造林面积57.33万亩。坚持不懈对沙区的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推动了旅游、工业、农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赢”。

  在唐希明心中,扎根沙漠,不断创新,“在有生之年,不仅宁夏,还要尽可能将其他地方的风沙治理好,让更多沙漠变成绿洲”,是他最大的心愿。

更多精彩

请扫描二维码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李方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当好新时代的红船电...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留美博士的货车梦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海上纤夫”让荒岛...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姚明:中国篮球改革不会半途而废

    9月8日晚,中国篮球与广州一起入夜。在满场观众的见证下,中国队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17~32名排位赛第二场比赛中以73比86不敌尼日利亚队。排位赛结束,中国队与伊朗队同为2胜3负,但后者净胜分占优,第一时间拿到亚洲区唯一一张2020年东京奥运会入场券。

  • 海清:一个倔强的随遇而安者

    海清说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碰到什么样的角色,我能演就演,不能演的我也绝不强求”,哪怕在别人看来,她的走红已经算是大器晚成,她也觉得是很好的安排。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