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周扬:一刻雕尽芳华

2019-09-11 19:01:44

  1973年出生的周扬属牛,在旁人看来,自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周扬清楚,更弥足珍贵的,是执著、不服输背后付出的每一份辛劳和汗水。就像他苦苦寻觅的每一件雕刻原料,如果没有岁月的荡涤,没有风雨的洗礼,就无法成就一块好料。

  当然,作为一名手工艺大家,所追求的除了材料本身的价值,更要去发现其所蕴含的美和意境。木头不会讲话,但创作好的作品却能赋予其独特的语言。那种语言,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业者与艺术的相濡以沫。

  成功从坚持开始

  周扬的父母都是教师,而身为美术老师的父亲头脑活络,工作之余还兼有第二职业,那是上世纪80年代,石璜镇很多人有外出卖菜籽的传统,为了宣传和促销,周父就成了最早的一个手绘布广告师,周扬自然也成了父亲的助手,一放学回家就要帮忙画广告画,各种青菜、萝卜,画得不好常挨批评。一度,那是周扬感觉最为苦闷的少年时光。但现在想来,正是那个时期父亲在美术上对他的耳濡目染,影响了他之后艺术和人生之路的选择。

  1990年,18岁的周扬从家乡的工艺美术学校木雕班毕业后,前往东阳一家中日合资的企业从事佛像设计制作。一年后,周扬决意辞职,尽管他当时的收入比公务员还要高很多,但重复生产令他厌倦,他更想要一份能想挑战自己的生活。1993年底,几经周折周扬拜师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先生门下,在高公博工作室学习的两年里,彻底爱上了根雕。

  “学手艺是很苦的,需要有恒心,不懈坚持才会出成绩。”这是高公博见到周扬后说的第一句话,也成为他一生的从艺准则。“那时白天帮人干活,挣生活费,晚上才有时间静下来自己钻研、揣摩,直至深夜。”一直到今天,周扬都认为那段经历对他个人成长非常重要。 “就在那时,我认清了做工匠与搞艺术的区别,也开始真正领略到雕刻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期间,周扬得到了师父的精心指点,雕刻技艺日益精湛。

  在出师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周扬与同样学习根雕的爱人白天在家里搞创作,晚上就到吴山夜市摆摊。为了找到合适的根雕材料,周扬更是跑遍了全国各地,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一种好材料,他可以连跑几个省,也可以在马路边等上一晚上,过程千辛万苦,他却乐在其中。在寻找途中,接触到大自然的变幻万千,感受到每块奇特的木头都是其生命成长中独有的交响曲,令他深深陶醉。他的视野进一步开阔,艺术创作上的发挥空间也更大了。这段时间里,周扬创作了一大批根雕艺术精品,成功举办了多次根雕大展,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金、银大奖。2004年,他还被团中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全国乡村青年工艺大师”称号,30出头就捧回根雕第一个大师称号,从此周扬把传承和创新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
编辑:赵记兰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留美博士的货车梦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海上纤夫”让荒岛...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带发“修行者”与文...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姚明:中国篮球改革不会半途而废

    9月8日晚,中国篮球与广州一起入夜。在满场观众的见证下,中国队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17~32名排位赛第二场比赛中以73比86不敌尼日利亚队。排位赛结束,中国队与伊朗队同为2胜3负,但后者净胜分占优,第一时间拿到亚洲区唯一一张2020年东京奥运会入场券。

  • 海清:一个倔强的随遇而安者

    海清说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碰到什么样的角色,我能演就演,不能演的我也绝不强求”,哪怕在别人看来,她的走红已经算是大器晚成,她也觉得是很好的安排。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