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大国工匠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牛棚里做“试管婴儿” 他让奶牛牛起来

2019-09-13 14:04:09

  编前语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1日电(袁秀月)22岁从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畜牧专科班毕业时,吴胜权估计没想到,自己会跟牛打30多年交道,他更没想到的是,当时刚兴起的“小胚胎”也能做出“大事业”。

吴胜权与小奶牛。袁秀月 摄

  吴胜权今年54岁,是首农食品集团旗下三元种业奶牛中心的一名高级畜牧师。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有多年的奶牛胚胎移植经验。打他手底下移植的冷冻胚胎,受胎率能达到62%以上,比国内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在国际上也是领先水平。

  说到胚胎移植,很多人都会想到试管婴儿、代孕妈妈。其实,牛的胚胎移植也类似,就是把受精卵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里,也就是“借腹怀胎”。为什么要“借腹怀胎”,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为了培育更优质的奶牛,让奶牛产量“牛”起来。

  说起来,其实吴胜权很早就接触到了胚胎移植。1985年,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胚胎移植技术,当时这个技术在国内还刚起步。为此,研究所专门请美国专家来讲课。吴胜权的老师也参加了那个学习班,当时他正好住在附近,所以他就陪着老师去听课。

  “当时就感觉特别好奇,一个7天的小胚胎,通过移植就能诞生一个小生命。”这堂课给吴胜权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做理论研究工作,但他一直对胚胎移植情有独钟。直到2002年,他通过人才引进入职三元种业奶牛中心,开始专门从事奶牛胚胎移植项目的研发和技术推广。

  吴胜权的工作就是围着奶牛转。每天早上,他要进牛棚观察每头母牛的发情情况并记录,这样才能在发情7天后将7日龄的胚胎移植到母牛子宫内,保证胚胎和受体同步。

吴胜权观察母牛发情情况。袁秀月 摄

  怎么判断母牛是否发情,要看细节。比如母牛是否表现兴奋,当其他母牛休息时,有的母牛会绕着牛棚来回跑,那它可能是发情了。此外还要看母牛尾根上的毛是否卷曲,是否被爬跨,母牛外阴部的表征等等。

  牛棚很大,一头头观察下来,最少要半个小时。每天上午不到9点,吴胜权的微信步数就超过了一万步。而且,因为母牛的发情时间很短,每天早晚,他都要来牛棚确认一遍。

  确定发情后,接着,吴胜权就要对七天前发情的受体牛进行胚胎移植了。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关系着胚胎是否能成活。但整个过程,全靠吴胜权的经验,主要工具就是手。哪里是卵泡、哪里是黄体,将胚胎放在子宫哪个位置,都要用手去感知。

吴胜权检查奶牛子宫情况。袁秀月 摄

  “每个人手的触觉和敏感度不同,你摸感觉黄体是直径1厘米,他摸可能就是1.5厘米。 ”吴胜权说,这个没别的诀窍,就是多练,他光练这个就练了两年。

  天天和牛打交道,吴胜权的身上经常是一身牛粪,脱了衣服也是一股味。不过,虽然移植过程看似很粗放,但吴胜权对细节的要求却很严。

  “我们这活儿就是脏,但是在做的过程中,还要干净。”他说。

吴胜权取出胚胎。袁秀月 摄

  吴胜权的徒弟段龙飞说,解冻胚胎时,要先让胚胎在空气中停留5秒,然后放到30度的水里解冻。老师会要求,整个流程,少一秒、多一度都不行。移植胚胎用的移植枪外套管也要用塑料薄膜罩着,保持干净。

  做胚胎移植一般都是在室外操作,夏天晒得直冒汗,到了冬天又很冷。冬天时,为了保持温度,吴胜权要一直把移植枪贴着身体,他还专门做了一件工作服——剪掉一只袖子的棉袄。这样,在移植时,他不用来回脱衣服。

  等待发情,等待受孕,看起来,吴胜权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等待,但其实他一天都不敢停下来。因为很多国外引进的胚胎,其父母的世界排名变化很快,所以要尽快把它移植出去。没有节假日和周六日,已经成了吴胜权的家常便饭。

吴胜权在室内演示胚胎移植。袁秀月 摄

  他自己倒是不当回事,学畜牧业的都比较辛苦,他在上学时就做好了准备。他们这行有个顺口溜——“好女不嫁养牛郎”,他说自己的工作还算好一点,牛场一线的工人更辛苦,有的一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

  不过,胚胎移植虽然前期辛苦,但后期却也有很多喜悦。母牛怀孕是第一次喜悦,不过这还不算结束,有的母牛还可能流产。等生了小牛,这是第二次喜悦。等到为这些小牛做完亲子鉴定,心就彻底放到了肚子里。小牛长了几个月,健健康康、活蹦乱跳,吴胜权别提多高兴了,这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他说自己就喜欢干这个,而在当下,提高奶牛产量,减少养殖数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也成了畜牧人的使命。

  “我们牛场泌乳牛平均单产达到13吨,全国的泌乳牛平均单产只有6.5吨。”吴胜权说,为了解决越来越多的牛奶需求,如果只靠增加养牛数量,势必造成饲草饲料资源不足和浪费,所以必须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这就离不开胚胎移植。

三元种业奶牛中心牛棚。袁秀月 摄

  在三元种业奶牛中心,一头公牛一年大概生产3万支冻精,这样就可以配3万头母牛。按照受胎率50%来算,可能会有一万五千头母牛怀孕。按照常理,会有一半公牛、一半母牛。

  这样一年就会有7500头改良后的小母牛出生,这些后代的产量就会相应提高。假如提高一百公斤,那么7500头母牛就可以提高75万公斤产量。而且,通过胚胎移植,还可以培育更多优质种公牛,改良全国的母牛。

  在奶牛胚胎移植领域,像吴胜权这样有经验,并且至今仍在坚持的畜牧师并不多。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从不松懈的“高标准、严要求”,他用切身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畜牧行业的“绿色生态工匠”。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刘英杰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守护国家安全 虽九...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当好新时代的红船电...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留美博士的货车梦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姚明:中国篮球改革不会半途而废

    9月8日晚,中国篮球与广州一起入夜。在满场观众的见证下,中国队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17~32名排位赛第二场比赛中以73比86不敌尼日利亚队。排位赛结束,中国队与伊朗队同为2胜3负,但后者净胜分占优,第一时间拿到亚洲区唯一一张2020年东京奥运会入场券。

  • 海清:一个倔强的随遇而安者

    海清说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碰到什么样的角色,我能演就演,不能演的我也绝不强求”,哪怕在别人看来,她的走红已经算是大器晚成,她也觉得是很好的安排。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