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光明网记者 姚坤森
1998年7月,李晓佳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省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件车间实习,由于当时多是日本和保加利亚设备,第一次接触这些机器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下决心要攻克这些难题,驾驭好这些‘铁马’”。
李晓佳从事的数控机床试车工作,就是给每台机床做动态精度检验,通过车削试件来检验机床的加工精度。因为产出的每台机床都是中高档商品,所以在使用时不能出现差错。当时有老师傅说,“咱们会用就行了,不用这么认真”。可李晓佳觉得,只有把原理搞清楚,才能发挥设备的潜能,加工出合格完美的工件。
凭着这股干劲儿,李晓佳累计解决了50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在多项国家、省、市职工技能大赛中斩获名次,参与了国内外重点用户设备调试验收和重大工程验收。丰富的实践经验,让李晓佳一步步成长为集技术、知识、创新于一体的新型技工。
李晓佳测量零件加工精度
机床加工工艺全吃透
1999年,厂里承接了一批国外零件加工任务。通过大家推荐,李晓佳融入了新的工段,这里基本全是数控车床,与之前的卧式加工中心环境在坐标系、指令代码、操作系统等方面完全不同。
工种的转变使得李晓佳又得从头开始学起。虽然都是数控机床,一个是刀具旋转,一个是工件旋转,但在思维转变上是一大难题。通过刻苦学习车工工艺和数控车床操作、编程等专业书籍,李晓佳不断摸索实践,凭着原来的自学基础,最终可以独立操作数控车床。
作为一名数控机床试车工,重要的一门学问是编程。为了提升理论技能,坚持自学的李晓佳放弃周末休息,经常到机床面板前琢磨程序代码、练习编程。这也使得李晓佳在实习期就和师傅们共同解决了三项技术难题,使得6140个车床变速箱的精加工效率提高20%。
MTK20数控车铣中心是由高档数控系统控制的多刀架数控车铣中心,机床采用双主轴、双刀架对列布局,可实现双主轴、双刀架的同时切削加工……公司里只有李晓佳可以操控的设备。“机床适合于形状复杂工件的加工,能广泛适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轻工、机械等,对数控机床功能高要求的行业”。
啃下编程“硬骨头”
随着机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已逐渐实行“交钥匙”工程,客户只提供试件毛坯,要设备制造商选机型、定工艺、做工装卡具,还要按客户要求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保证设备在最短时间内投入生产。
“这种情况下,技术员仅掌握基础编程功课,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一系列要求。”李晓佳发现,工件试切的难点,关键在于工艺编制以及程序编写。为了啃下这个“硬骨头”,自己购买相关书籍仔细研读,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一套快速解决问题的加工方式。
李晓佳在操作MTK20数控车铣中心
让李晓佳记忆犹新的是,公司第一台QK1235管螺纹车床投放市场时,南京一位用户要加工一种钻杆接头,考察了国内好几家机床厂都没能试切成功,打听到我们有合适机型便慕名而来。“由于当时完全没加工过这种螺纹,反复尝试还是不行,后来加班加点熬夜试验,最终成功解决。”
在公司内部分享交流平台“云之家”上,李晓佳经常把自己总结的编程心得分享出来。今年的5月18日,李晓佳的个人动态上这样写:函数编程与小数编程的误差太大了,前两张是用小数保留小数点后三位编程,计算出的几个关键变量值;后两张是程序里直接用函数编程计算得到的变量值……文字介绍之后,还配上相应的图片教程,让有需求的同事可以随时与他交流。
过硬技术获外企认可
2007年,外资企业要为上海工厂挑选设备,当时按客户要求程序工艺都要按标准来做,习惯手写程序的李晓佳,发现按对方要求的软件编写程序并没有省时省力,相比之下手写程序路径短、效率高。经测试,李晓佳把自己写的程序做了优化,测试结果比电脑自动编写时效上快了15秒,外资客户最终采纳了他的方法。
“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数控一车间试车工翟江利这样评价李晓佳。翟江利回忆,从普通机床车间到数控机床车间,李晓佳对工作的钻研和细心从来没有变。2010年,李晓佳前往缅甸调试机床,由于对方厂房未建好,机床也闲置了将近四年,还存在机床线缆断裂、电器元件老化等问题,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通信的环境下,李晓佳不断查阅资料、克服语言交流障碍,在零件缺失的情况下,自己动手拿起万用表、烙铁完成了整个维修。
李晓佳说:“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操作,而是要立志成为不断创新的行业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