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维权服务工作,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高度关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问题,推动帮扶工作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聚焦“八大群体”和“两新组织”建会入会,深入实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工会组织8407个,覆盖法人单位1.32万家,完成59.86万名工会会员实名信息录入工作。推动建立快递行业、道路货物运输行业、保安行业、“菜篮子”等工会联合会,开展“会员评家”活动单位动态建制率达到95.6%。加强日常帮扶,助力精准扶贫,“两节”送温暖惠及职工、温暖人心,筹集3959.85万元,慰问困难职工家庭23026户。日常帮扶困难职工累计3991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88.37万元。金秋助学累计发放资金1409.55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4517名,全市已建档在册困难职工从2016年的17898户减少到469户。深入实施“职工健康关爱行动”,组织开展各层级心理疏导活动116场(次),覆盖职工达1.2万人。按照青海省总工会统一部署,积极开展职工医疗互保计划工作,推动健全完善多形式、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全市参保人数11.69万人,为8401(次)报销医疗费用1075.42万元。各级工会努力提高困难职工帮扶实效,扎实推进就业援助、夏送清凉、农民工关爱、单身青年职工婚恋牵线搭桥等工作,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丰富先进职工文化,汇聚同心磅礴力量
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举办“辉煌四十年·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职工群众主题系列活动、“砥砺奋进七十载·劳动铸就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西宁解放70周年主题活动29项、60余场;举办全市职工群众艺术大赛,成立西宁市职工群众业余艺术团,发挥职工文艺轻骑兵作用。举办“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促跨越”迎“七一”全市职工群众书画赛和“拼搏展风采·建功新时代”全市职工群众篮球赛、乒乓球、台球、象棋等比赛,展示新时代广大职工劳动创造的崭新风貌。同时,对每场演出、比赛进行现场网络直播,点击量累计达到36万余次,评论5000余条。丰富传播先进职工文化的载体,打造“职工书屋”示范点144家,其中全国级“职工书屋”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39家、市级示范点100家、发放电子阅读卡37万张,打造“西宁市企业文化阵地示范点”27家,展现了企业文化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先进思想理念、劳动智慧,汇聚起广大职工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磅礴力量。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措施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落实“一岗双责”,以落实市委巡查整改反馈意见为抓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52项,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力打造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会铁军,争当群团政治建设的排头兵、群团工作推进的排头兵、群团系统改革的排头兵。着力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组织召开西宁市总工会第三次委员会,及时补齐补强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工会领导班子和委员会的议事决策职能。结合主责主业加强培训力度,助力提升工会干部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工会经费收、管、用各项规章制度,基层工会收缴和使用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全市工会税务代收实现新突破,工会经费对下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深入推进经审监督体系建设,认真履行审查审计监督职责,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构建“四位一体”立体监督审计体系有效发挥经审组织在工会工作全局中的保障和监督作用。工会经费资产管理使用不断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加强资产监管和清理,工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启动西宁市职工书画院项目,开展文化宫资产清理整顿工作,坚持文化宫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学校和乐园”阵地作用。
新时代赋予工人阶级新使命,新征程呼唤工会组织新作为。西宁市总工会在西宁市委的坚强领导和青海省总工会的精心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不等不靠和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更大的闯劲、干劲和实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推动新时代西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建设新时代现代化高原美丽幸福西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图/文 许堃 王健钰 刘美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