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繁荣先进文化

张利军
2019-12-17 09:48:28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张利军观点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职工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一系列制度鼓励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先进文化引领时代航向,优秀精神彰显时代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下,如何准确把握这两种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从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从历史发展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相得益彰,在融合中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本土性与普适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的辩证统一。劳模精神发源于劳动模范,根植于广大劳动者,与社会主义中国命运紧密相连,具有先进示范性和广泛号召力。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赞扬全国劳动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致词中,充分肯定劳动模范“至今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团结的核心”。此后,以劳模为主体的“劳模精神”不断发展,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即“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劳模精神永不褪色,弘扬的是劳动的精神,塑造的是劳动的风尚,彰显的是劳动的价值。

  相较于“劳模精神”的本土性而言,“工匠精神”所植根的人类历史更长,语境也更丰富。正如美国学者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一书中指出,工匠精神并不单指手艺人,还有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农业文明刀耕火种到工业文明机械加工,人类对工匠精神的追求永不止步。两种精神互相融合、相得益彰,工匠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精神与劳模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精神交相辉映,以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核心,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富强”“文明”的国家价值目标和“敬业”“诚信”的个人价值准则。

  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新征程赋予新使命。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是贯彻发展新理念、树立崇尚劳动新风尚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对劳模精神的新诠释,也是新时代劳模精神的集中体现。事实上,近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加人工智能并未使以手工业为代表的工匠精神退出历史舞台。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这带来的是对产品规格、质量与生产过程的“革命”,“人”这一要素在生产服务环节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呼唤工匠精神,它所凸显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完全契合当前提升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客观要求,是全社会必须补齐的“短板”。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职工群众中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能工巧匠,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能为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职工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职工群众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要充分发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激发其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精神文化认同,让劳模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根在制度建设。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为弘扬两种精神提供制度保障。特别是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大力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制度性安排,鼓励学习专业知识,参加技术培训,努力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技能、增长新本领,以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一系列制度鼓励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劳模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成为时代主旋律,形成学习劳模、崇尚劳动、学习技能、崇尚工匠的社会风尚,凝聚起共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强大精神合力,凝聚起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编辑:姚怡梦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