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邓崎凡 郭强)眼下,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总工会的干部们正忙着走进辖区企业,协助疫情防控,了解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并协调解决。同时,他们把这些工作内容同职工沟通会结合起来,现场宣讲工会服务,吸引职工入会。职工沟通会是北京工会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重点工作,仅2019年,北京共召开了5817场职工沟通会,现场申请入会职工达3.73万人。
“这是‘双沟通’工作的一个缩影。”北京市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市总从规范化基层组织建设入手,摸索出了一套职工沟通会、企业沟通会“双沟通”的模式,推动工会组建、发展会员。这项工作自2018年4月起在北京11个区120家街道乡镇总工会开展试点,同年10月在全市全面推开。目前,已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市各区总工会每月确定1天作为区级职工沟通日,各街道乡镇每周选点开展一次职工沟通会。
所谓职工沟通会,是指广大工会工作者主动深入社区工地等职工密集区域,利用休息时间主动推介工会,吸引零散就业人员、农民工、小微企业职工加入工会组织;企业沟通会的沟通对象则是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行政部门人员,工会干部们主动上门,采用面对面形式宣讲工会作用,了解企业需求,听取意见建议,力促企业建会。
据悉,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共召开6883场职工沟通会、6587场企业沟通会。
酒仙桥街道是北京最早开展试点的街道之一,街道总工会主席赵乾林讲述了“双沟通”带来的变化:干部们更愿意走出去了,企业建会更积极了,入会职工大幅增加了。
“刚开始不愿谈、不敢谈、不会谈;现在,从心底愿意把入会好处分享给大家。”万里雄是酒仙桥街道工会服务站站长。试点前,市总组织了4批800人次的培训,她是参加者之一。一年来,她共参加了约110场沟通会,平均每周不少于2次。
改变的不仅是工会干部。蓝色光标是一家拥有5000余名职工的民营上市企业。“通过沟通,企业真正感受到工会接地气办实事。建会后,企业凝聚力增强了,文化建设也上去了。”蓝色光标工会主席夏志卫表示。
曾经,外资企业海德堡印刷设备(北京)公司对建会有抵触。“通过沟通和接触,企业认识到了工会的作用。”该公司总裁助理杜江华说。
“以前,对工会不了解。现在有了职工沟通会,身边加入工会的工友越来越多。”一位电子科技城大厦职工说。
据了解,推行“双沟通”以来,北京两年增加工会组织近6000个,吸纳会员7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