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钳工夏立:为“私人订制”通讯天线保驾护航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65米射电望远镜、嫦娥工程、北斗工程、索马里护航船站、国庆阅兵、抗战阅兵、远望系列船、国家地震局应急通信工程、中央电视台上星站……在这些国家级重大项目中,都有夏立及其团队的身影。
夏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4所天线伺服专业部钳工,连续在岗30多年,他从不到17岁的学徒钳工做起,已成长为高级技能带头人,并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多年来,团队成员足迹遍及天南海北,装配的“私人订制”天线分布全国各地。
夏立正在装配车载卫星天线。景希朝摄
主攻“私人订制”:每一个产品都是一次挑战
在博士扎堆儿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4所,“70后”夏立是一名普通却不平凡的钳工。在天线伺服专业部,他一丝不苟、勤学肯干、钻研创新,参与了许多国家级重大工程中卫星天线的预研与装配,其中最难的当属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天线的装配。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性能达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在该任务中,夏立负责方位俯仰控制装置的装配任务,该装置是控制天线转动的核心设备,直接决定了65米天线的指向精度。该任务的关键在于P2级轴承、钢码盘的装配。
P2级轴承的装配精度要求很高,是考验钳工最顶级的装配技术。钢码盘的装配难点在于,装配的终端间隙需要达到0.004毫米的精度,是目前天线控制设备中精度要求最高的,直接决定了65米射电望远镜的性能。
“0.004毫米的装配精度,是目前机器替代不了的,只能靠钳工通过经验反复观察和测算,寻找零件的移动变形量。”夏立回忆,单单为攻克钢码盘这一难关,他就手工研磨了整整三天,确保了65米天线指向精度的苛刻要求。
天线伺服专业部负责人介绍,客户订单的最大特点是定制化而非标准化,所以一种天线基本生产不了两三套,而且生产周期都比较短。2017年,他们完成了500多种、共计1700多套天线的装配任务。对于夏立来说,每一个产品就是一次挑战。
夏立谈到,他们装配的天线服务范围广泛,不仅有“嫦娥”“北斗”等国家重大工程,还有潜艇、航母等军方设施,此外还涉及银行、民航空管等数据传输,可谓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汶川地震时,我们负责装配的应急通讯指挥车正在验收。汶川地震发生后,指挥车就直接开到了灾区。据说,地震灾区的第一波通信,就是从我们的指挥车传送出来的。”夏立说。
夏立见证着国家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这名曾经的小学徒快速成长为高级技师。2016年,他又收获了“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军工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他表现得很淡定,因为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是说做了多大的事,而是坚持把一件事做得更好,这也是他和他的团队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当好“带头人”:教会徒弟、带好团队才是好师傅
2016年收获荣誉之前,夏立已是54所第一届高级技能带头人中的一员。“我的观念要变,同事的观念也要变。”技能提高的同时,他常会思考自己在单位的价值。“我去安装一台天线比别人快了1个小时,这是价值,但就不如我带领团队去装配共同提高效率,创造1+1>2的价值。”
他努力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标准化,即把复杂的操作分解成一步一步规范、简单的动作,把复杂的装配工艺分成一段一段,由不同同事完成,过一段时间后再轮岗。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个个兢兢业业,独当一面。
日前,记者走进了以夏立命名的天线工艺与制造工作室,操作台上摆满了各式半成品通信设备,工人师傅们正聚精会神地忙碌着。这里没有现代化流水线,大家用手工细致地将一个个部件组装起来,并不断地调试,使其达到最佳水准。
夏立介绍,27岁到35岁是厂区的主力人群,大家在“两弹一星”精神感召下不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在团队建设方面,他认为最核心的是要改变年轻人的思维模式及工作态度。为了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单位各种规章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
大家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完成一项任务出一个总结报告,拿出来一起讨论,并成为新同事学习参考。“工人靠技能在单位生存,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在我们这里,只要徒弟去问,师傅都会耐心讲解。知识是海量的,询问也是一个交流。
在夏立眼里,工人师傅们的功劳和贡献和搞科研的博士们不一样,“我们每天踏踏实实完成任务,保证产品质量,这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这个就是我们的坚持。”
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他们也有了一些“意外收获”。由于需要到室外为客户安装天线,夏立团队的钳工师傅们天南海北到处跑,“全国各地、天南海北、沟沟角角,我们都去过。”夏立还是一名摄影发烧友,抓拍了不少美图。
天线伺服专业部负责人谈到,今年的订单数量或为去年的两倍。“我们的定制化产品,需要一大批技术全面、精湛的高素质装配工人、机加工人,这对于我们去社会化非常重要。”他希望夏立等人的工匠精神能影响更多一线工人,让大家从技术、思维和态度上都有一个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