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梦·实践者

港珠澳大桥工程师林鸣:“忙碌了十三年,终于等到这一天”

2018-10-24 15:42:32

【中国梦·实践者】

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忙碌了十三年,终于等到这一天”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右一)

  大洋网讯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对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来说,时间定格在这一天,“忙碌了十三年,终于等到这一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林鸣难掩内心激动。

  林鸣所主导的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节点工程,也是决定整个港珠澳大桥能否顺利贯通的关键工程,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脚踏在东人工岛这块洒下无数心血和汗水的土地上,林鸣说:“真的不舍得离开。”

  “为了这个工程忙了十三年,一直忙到最后一天。今天一大早我还派了100多人在工程现场查看检修。”林鸣笑着说,实际上,整个工程从开工到开通一天都没有停止过。

  林鸣负责的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节点工程——岛隧工程,也是整个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而无论是“岛”还是“隧”,作为桥梁专家的林鸣在接手港珠澳大桥前都没有接触过,可以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硬生生把他“逼”成了岛隧工程的世界级高手。

  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岛”和“隧”的建设,没有一项让林鸣轻松过关。林鸣谈到,当时横在面前的第一道大难关就是:离岸人工岛的建设。要在大海上建两个人工岛为海中隧道和桥梁的转换衔接提供“转换器”。

  当时世界上可行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传统抛石填海的方法去建成两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不过,这样不仅工期长,而且必然会造成水路交通堵塞。

  此外,还需要开挖800万立方米的海底淤泥,有统计显示挖掘量相当于堆砌三座胡夫金字塔。并且,极大的开挖量还会破坏生活在这片水域的中华白海豚的家园。

  面对种种弊端,林鸣想到一个“快速成岛”的方法:将一组巨型钢圆筒直接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再填砂形成人工岛。

  “这些巨型钢圆筒的截面面积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高度相当于18层楼,体量类似于一架A380空中客车。”林鸣记得当时这一想法引来许多反对和质疑,把这样一组庞然大物,制作、运输并固定到设计位置,能做到吗?林鸣笑道:“事实证明:坚持就是胜利。”于是我们看到,被国外专家预计要两三年工期才能完成的人工岛,被林鸣的团队用短短七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迎来海底隧道贯通的关键节点。@视觉中国

  外海沉管技术创下工程奇迹

  建“海底隧道”遇到的问题,常常险象环生。其中最惊险的一环是:外海沉管隧道的修建。现在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但在当时,外海沉管隧道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几家公司手里。

  刚开始,林鸣也曾尝试寻求外部的力量。他兴致勃勃地带着工程师到国外去考察学习技术,结果被对方狠狠泼了一盆冷水,最后不仅技术没学成,还浪费了时间精力。之后,他也考虑去“买技术”,结果不仅需要十多亿元的咨询费,还要延误一年的工期。

  既然“走投无路”,不如自力更生。

  林鸣说到这里又有些自豪地笑道:在港珠澳大桥深埋沉管隧道技术被他们突破后,当时开出天价咨询费的公司又特意邀请他去做交流,还在公司升起了中国国旗。

  在外海沉管隧道的修建过程中,最难的是外海沉管的安装,要从工厂把这个重达80000吨的沉管用船运到施工地点,然后再精准沉放到指定位置,并与前面的沉管对接。“每一次都需要几百人共同的力量。”

  每一节沉管都很难做到一次安装成功,“命最苦”的是第15节沉管(E15),不得不经历两次被拖回工厂,第三次浮运之后,才顺利完成了安装。

  在安装最关键的时刻,林鸣还曾因劳累过度,鼻腔大出血,四天内实施了两次全麻手术。

港珠澳大桥收费站。 @视觉中国

  【对话】

  事业需要更多的坚持

  记者:今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你作为建设者有什么感受?

  林鸣:我觉得我们所有人都对这座大桥充满了感情。人生能够干这样一个工程值了。我们有上千万建设者,能看到这样一个工程成功完成,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记者:我们知道这些年来工程遇到过无数的困难,最终都“化险为夷”,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坚持?

  林鸣: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这个精神的内涵博大精深,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城市化建设的高潮当中,特别需要这种精神。不仅是这座桥,还有改革的“桥”,都需要我们“开路架桥”,战胜一切困难。

  要去挑战难度更高的技术

  记者:回顾这些年最艰难的时刻,有什么新的感受?

  林鸣:现在觉得我们当年的坚持是很值得的。不管那时碰到多大的压力,现在所有人都赞成我们的坚持。包括过去支持和不支持的力量。我们现在需要一种为了一个事业、理想以及崇高目标去坚持的精神,否则的话,目标就无法达到,会打折扣。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们的事业需要更多的坚持,才能达到预想的高度。

  记者:港珠澳大桥已经通车了,您的工作任务大约什么时候结束?

  林鸣:我一直忙到现在,忙了十三年,一直忙到最后一天。总想把它做得更完美,总是不断给自己找问题在做。

  昨天我们还在总结,每天平均有一百个人在工程现场。大家都舍不得,很多人都忍不住掉眼泪,都恨不得再干一两年。我就鼓舞大家:大桥建好了,都能用了,你们“退场”不是应该高兴吗?结果大家还是含着眼泪吃了一顿晚饭。

  事业需要投入感情,有感情才能做出好的事业。

1 2 共2页

来源:大洋网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四十二·中国员工逆境中不...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杨澜:流量为王不足惧,读屏时代更需要品质

    追求品质和重视流量相互矛盾吗?读屏时代,观众需要什么样的作品?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天下女人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澜日前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流量为王不足惧,并不是说去追随表面的潮流就可以确保你的成功,在读屏时代,核心还是对品质的追求。

  • 王嘉尔:从小有做音乐的梦想,输赢没有过程重要

    10月22日,王嘉尔音乐联盟灿星制作的签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上,王嘉尔不仅宣布了和灿星的正式联手,更大谈自己追寻音乐梦想的初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陈树菊:菜市场里的全球风云人物

    2010年3月,陈树菊和姚明、成龙等48人,一起登上了《福布斯》杂志“亚太慈善英雄人物”排行榜。同年5月,在导演李安的推荐下,她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人物”,列第八位,在她之后是众多为人熟知的名字:奥巴马、克林顿、乔布斯……

  • 为了乡亲的一句话,他研发出玉米播种智慧农机

     “依靠这个智慧农机,我去年增收了10万元。”前不久,记者前往山西繁峙县采访,种粮大户农民梁长青掐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放苗雇人省了2万元,出苗齐全每亩地多收了100元,800亩地就是8万元……”而梁长青所说的“智慧农机”,就是山西省“三区”科技人才、山西省科技特派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忻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张中东和他的团队研发的“玉米膜侧精播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