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梦·实践者

【中国梦·实践者】

贾青松:22年坚守格尔木的造绿人

2018-11-01 13:10:01

  央视网消息: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从弱冠到不惑,青海省格尔木市林业局林业站副站长贾青松已经为这片戈壁滩奉献了22年。22年来,贾青松以林场为家,以戈壁滩为伴,无怨无悔,用青春为一片片荒滩涂满了绿色。

  格尔木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2780米,海拔高,风沙大,干旱少雨,再加上戈壁滩缺水严重,这里的树木很难成活。格尔木造绿人们为了改变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这片戈壁滩上,植树造林。如今的格尔木已是满城绿色,成为青藏线上一座璀璨的生态城市、戈壁绿洲。贾青松说:“改变气候的唯一途径就是种树,只有种了树,有了花草绿荫,才能留住人,才能让这个城市充满生机。”

  气候干旱,砂石满地,在这样的环境下种树植绿谈何容易。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树苗种下了,灌溉水跟不上,苗就会干死,栽下的数百万株小树苗每天都需要精心管护。但是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格尔木的树木生长很缓慢,但造林者依然悉心照料每一棵树,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在郭勒木德镇政府门口,贾青松指着路边的几棵大树告诉记者:“这几棵树当年是我们亲手栽种、修枝剪叶,到现在已经20年了,看着从一棵小树苗,长成这么大一棵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回忆以前的艰苦,贾青松也不免感叹:“当年栽树的时候,条件确实非常差,而且没有大规模造林经验,树苗是我们自己育的,机械是我们赊欠来的。那时候,连尺子都没有,拿铁锨量的间距。”恶劣的自然气候,艰苦的生活条件,一个接一个的工作难题,老贾说他也想过放弃,可终究没法割舍这些用汗水灌溉的林子。

  近年来,格尔木市林业投资持续加大。截至目前,共完成林业生态环保项目200余个,总投资超过7.5亿元,新增林地4万余亩,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

  “但这几年,由于格尔木地下水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部分林区附近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加之林区土壤瘠薄、渗水严重,造成林木抗逆性差,导致林木急速衰退,大量林木自然死亡,林区生态和社会效益急剧下降。”贾青松说。

  更新造林对林区而言已迫在眉睫。2017年以来,格尔木市对原有枯死木进行采伐、更新及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内5866株枯死木、濒死木进行采伐,并全面展开退化林的更新改造。

  贾青松有一个愿望,因为林木有氧吧的作用,新种的900亩林木除了要防风固沙外,他还希望能将林地打造成一个天然氧吧,给市民提供一片有氧休闲森林。

  “以前经常刮大风,现在风小了,雨水多了,空气也清新了。现代人都喜欢到外面跳广场舞,散散步。因为空气质量比以前好太多了。”树多了,环境好了,格尔木人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在格尔木,如贾青松一样的造绿人还有很多,一代代造绿人前仆后继,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付出,植树护绿。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再到满眼绿,每一步脚印无不凝聚着造绿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为格尔木的造林植绿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赋予了这座戈壁新城无限的生机。

来源:央视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四十二·中国员工逆境中不...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为什么电影大师们的票房不行了

    1994年是世界电影史上神奇的一年,出了很多闪耀影史的佳作。那年前后是中国电影的辉煌时代,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摘得中国至今唯一的金棕榈,张艺谋的《活着》得了影帝,姜文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拿下全国票房冠军。三个人谈不上开宗立派的人物,但在导演里算得上大师级。但是近两年三位大师的作品市场表现却一般,仿佛始终有一道红线无法跨越。

  • 流量明星退散,实力演员上场

    临近年底,一年一度的卫视招商季缓缓拉开大幕。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为代表的五大卫视,相继在上海、广州等地拉起大旗,为下一年度的广告招商赚吆喝。从五大卫视公布的2019年剧目单来看,明年电视荧屏将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1000小时,马云预估自己2018年“飞”在空中的时长

    临近11月份,这是阿里巴巴集团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节点之一。但对掌门人马云而言,奔忙的状态从他创立阿里巴巴起就从未中断。从1999年到2018年,19年的光阴流转,阿里巴巴从杭州住宅小区里的创业团队一跃成为市值千亿级美元的国际互联网企业。改革开放和中国数字化进程中,马云和阿里成长的速度令世人惊叹。

  • 巴新华商陈炳文:我和员工处成了兄弟

    “以前,中国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依法经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积累财富。当地人看到中国人,总称他们为老板。这些年,到巴新投资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他们修路、架桥,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他们见到中国人包括我,都称呼兄弟。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