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梦·实践者

【中国梦·践行者】

益西卓嘎:行走在生命禁区的“邮政之花”

2019-04-08 11:18:11

  世界十大“生命禁区”——西藏那曲的普若岗日,暴风雪盖地而来。

  20余公分的积雪困住了双湖县连同外界的路。邮递员益西卓嘎蜷缩在车里,寒冷一点点侵噬她身体内残留的余温。“死亡”袭来。

  作为双湖县邮政分公司的副总经理,14年行走在被称为“人类生命极限实验场”的邮路上,益西卓嘎每天都在“赌命”。

  益西卓嘎将邮件从邮车上卸下。本人供图

  双湖县位于可可西里无人区,地域面积近1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每年有10个月的漫长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

  由于特殊的牧业经济和牧业组织方式,群众经常迁徙,居住场所不固定,可是说双湖县是西藏地区开展邮政普遍服务最艰巨的一个县。邮政服务人员要付出比正常多几倍的财力、物力和精力,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工作。

  双湖县邮政分公司只有4名员工,益西卓嘎是唯一的女性。她和同事们每天行驶60多公里,跨越高山,途经荒芜,穿梭于乡村之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为牧民群众搭起通往世界的桥梁。

  201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饕雪虐,是益西卓嘎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在去往协德乡的路上,她和驾驶员嘎尼玛在被困了十几个小时。两人害怕被冻死在这里,谁都不敢闭眼。

  益西卓嘎与嘎尼玛在送邮途中以方便面充饥。本人供图

  “稍闭眼,眼前浮现的全是父母、爱人和同事,害怕从此与他们离别。” 益西卓嘎担心睡着了就再也醒不来,她和嘎尼玛互相鼓励,强睁着眼睛,在极端恶劣天气状况下捱过了这个夜晚。

  天擦亮,两人决定外出求助。益西卓嘎守着邮件和车辆,嘎尼玛便顶着暴雪向着乡政府方向走去,步行近20公里的路程后,才发出了求救信号。两人捡回了命。

  邮路遭遇泥石流也是常有的事情。

  2015年8月,益西卓嘎随乡邮车到雅曲、巴岭、多玛等乡检查指导工作中遭遇泥石流,车辆被陷。益西卓嘎不顾一切从车上跳下来,又爬到车箱上“抢救”邮件。经历了近两个小时的奋战,才把所有邮件转移到安全地带。之后,益西卓嘎才注意到裤子被浸红了,卷起裤腿发现腿上有着一道几厘米深的口子,鲜血直往外流。

  “十几年中,无论发生什么险情我和同事总会先不顾一切抢救邮件,因为人在邮件在,邮件是我们的生命。”工作14年来,益西卓嘎行程31.5万公里,投递邮件5万多件。

  劫后余生,依旧满腔热爱。益西卓嘎总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邮政,为了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满足藏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工作再难都是值得的。”

  益西卓嘎在邮路上。本人供图

  2005年7月,益西卓嘎第一次来到双湖县。没想到,自己这个土生土长的那曲人也出现了缺氧、剧烈头痛、心跳加速等高原反应。常年在高原工作,益西卓嘎患上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心脏病等高原病,医生劝她停下工作:“三十出头的年纪,身体却像五十岁的。” 

  “像我这样的西藏邮政人很多,从死亡线上逃回来的比比皆是,我这不算什么。”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是近年来,在益西卓嘎的带领下,双湖县邮政分公司开通了汇兑、包裹、函件、报刊、集邮、农牧区乡邮通信、邮件投递、代收费业务和网上购物等便民惠民业务,实现了新突破。

  总有人问起益西卓嘎,“为什么还要坚持?”

  往往这时,总有一个画面在益西卓嘎脑海中浮现:中国邮政的绿色邮车奔驰在高原上,为藏区人民送去远方的祝福。“每当我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时,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和骄傲。这就是邮政人用生命履行使命的责任担当。”(中国青年网 记者刘尚君 实习记者 刘逸鹏)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刘蓓:岁月加持人生

    日前,京味年代剧《芝麻胡同》在东方卫视等平台播出。该剧从上世纪40年代讲起,到改革开放初期收尾,围绕北京南城酱菜作坊沁芳居老板严振声、原配妻子林翠卿和一心为父亲治病的牧春花三人展开故事。

  • 90后成都小伙痴迷棒垒球8年 到全国20多个城市做推广

    痴迷棒垒球的李小龙。今年28岁的成都小伙李小龙,8年前接触棒垒球,痴迷至今。为了从事棒垒球方面的工作,他带团队先后到全国20多个城市推广棒垒球运动。“棒垒球是很适合东方人的运动,我想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棒垒球。”李小龙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喜欢上了这项时髦运动,已有近四五万人在玩,而八年前只有两三百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80后留守儿童变身记:不当“码农”当“鹅农”

    汽车穿过村庄和田野,柏瑞灰鹅养殖基地位于兴国县隆坪乡龙下村油槽组一处山坳里的。25年前,11岁的江西兴国男孩吴永柏在懵懂中成了家乡第一代留守儿童。而今,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放弃了打拼10年的深圳IT行业,回到家乡,变成了一个“鹅农”。

  • 徐州“轮胎王”转型记

    江苏徐州曾经有个“轮胎王”。民营企业家王来志十多年前就开始做轮胎化工生意,由于他的轮胎生意当时在徐州做得最大,再加上本人姓王,大家都管他叫“轮胎王”。他本以为会把这行一直干到老,谁知风向变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