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应对有害藻华,研发出改性黏土技术

俞志明:愿做赤潮“消防员”

2019-04-08 09:18:15

  春潮涌动,碧浪拍岸,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面海而立,今年60岁的俞志明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30年。

  海洋所会议室内,一个匆匆的身影微笑着迎面而来,这就是大家口中的俞老师。

  俞志明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近海富营养化、有害赤潮治理等研究。“我是青岛人,从小在海边长大,进入这个研究领域后,更是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俞志明言语不多,谈到自己的研究,才打开了话匣子。

  发明赤潮应急处置的有效“灭火器”

  赤潮,又被称为有害藻华,因水体中微型生物异常增殖或聚集,导致生态系统破坏、水质恶化。赤潮跟火灾一样,具有突发性,需要进行应急处置。俞志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研究赤潮的应急处置方法。

  “赤潮原本是海洋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变成近海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的信号,是一种生态灾害,一旦发生,应迅速处置,减少损失。”俞志明说。

  上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了使用天然黏土治理赤潮的方法,但该方法一直存在效率低、用量大、淤积重等问题,限制了大规模应用。

  俞志明经过多次实验,发现高岭土效果优于蒙脱土,然而虽然有了结果,原因却迟迟没有找到。

  “反复的失败甚至让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停下来,再思考,但是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都要坚持下去。”那时候,他在自我怀疑和重振信心之间徘徊,咬紧牙关,终于在黏土颗粒表面电离子性质上找到了突破口。

  此后,他带着团队“穷追不舍”,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黏土表面改性理论,用人工手段强制改变天然黏土的表面性质,研发出更高效的赤潮治理材料——改性黏土。天然黏土经表面改性后,絮凝能力增强,可使赤潮生物大量沉降、死亡。同时,改性黏土还能抑制残留赤潮藻细胞的繁殖和生长,避免赤潮再次暴发。

  俞志明发明的改性黏土材料,治理效率大大提高,现场用量从原来每平方公里100—400吨,降低至4—10吨。同时,他还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配套的喷洒装备,实现了赤潮治理作业的自动化。近年来,俞志明已经带着该技术在我国沿海7个省市、20多个水域应用,成为目前赤潮应急处置的有效“灭火器”。

  应用型的技术,不入现场发现不了问题

  南京玄武湖,原本澄澈的湖面上,绿油油一片,像涂了一层厚厚的油漆。14年过去了,俞志明对这个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当时正值南京十运会前夕,玄武湖暴发了蓝藻水华,组委会紧急寻找能治理应对的团队。“从理论上讲,治理赤潮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能在现场大规模应用的却很少,”俞志明说,“赤潮治理研究,必须走进现场,用现场应用来检验成果。”这是他第一次带着团队,从实验室走进现场。

  组织方选择了几种治理方案,在湖内各划一块区域,进行了10天的“比武”。8月的南京,近40摄氏度,俞志明带着学生天天漂在湖上,观察水域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黏土材料,喷洒后再观察。太阳顶在头上烤,豆大的汗珠连成线砸在船舷上,脸皮火辣辣地疼,但是,短短几天,水体质量便有了起色。10天后,俞志明治理的这片水域褪绿变清,而他们却个个脸蛋黑亮,像个泥猴。组织方当即与俞志明团队签订项目合同。一个多月后,玄武湖的蓝藻水华消除。

  “当时很兴奋,这说明我们的技术有了大面积应用的可能性,是又一个突破。”俞志明说,“每一次大的项目,都必须到现场,环境再艰苦也决不能偷懒,尤其是这种应用型的技术,不入现场发现不了问题。”

  近年来,俞志明已经带着这项技术在我国沿海7个省市、20多个水域应用,成为目前赤潮应急处置的有效“灭火器”。

  技术走出国门获点赞

  “数据结果非常好!”2019年春节过后,来自美国的一张技术许可,让俞志明颇为惊喜。

  2017年11月,美国佛罗里达州暴发了大规模赤潮,导致大量鱼类和水生动物死亡。去年,第十八届全球有害藻华大会上,俞志明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签署了共同应对佛罗里达沿岸赤潮的合作协议。

  “海洋环境多变复杂,针对不同水域、赤潮藻类,治理材料和技术都要适时调整,确保既有效又环保。”俞志明说,“海外的几次合作,都是在现场考察后进行了改良。目前针对我国近海常见赤潮藻,我们已经研发了3个系列、10余种改性黏土材料,并与企业合作,将实验室制备转化为工程化生产工艺,保障了现场的大规模应用。”

  国际水产专业期刊点赞:“改性黏土技术是治理有害赤潮的有效措施,能够保障环境安全”,“俞志明及其工作团队提供的治理赤潮方案是革新性的,是中国制造的‘赤潮灭火器’。”

  “我愿意继续当好赤潮灾害的‘消防员’。”俞志明说。(本报记者  王沛)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90后成都小伙痴迷棒垒球8年 到全国20多个城市做推广

    痴迷棒垒球的李小龙。今年28岁的成都小伙李小龙,8年前接触棒垒球,痴迷至今。为了从事棒垒球方面的工作,他带团队先后到全国20多个城市推广棒垒球运动。“棒垒球是很适合东方人的运动,我想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棒垒球。”李小龙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喜欢上了这项时髦运动,已有近四五万人在玩,而八年前只有两三百人。

  • 赵宝刚:现实题材是创作主流

    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青春三部曲之后,赵宝刚再一次用镜头聚焦现实的青春群像。由他执导的电视剧《青春斗》日前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开播,影片以5个年轻女孩的成长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自我斗争、改变命运的青春、成长与蜕变的故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80后留守儿童变身记:不当“码农”当“鹅农”

    汽车穿过村庄和田野,柏瑞灰鹅养殖基地位于兴国县隆坪乡龙下村油槽组一处山坳里的。25年前,11岁的江西兴国男孩吴永柏在懵懂中成了家乡第一代留守儿童。而今,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放弃了打拼10年的深圳IT行业,回到家乡,变成了一个“鹅农”。

  • 徐州“轮胎王”转型记

    江苏徐州曾经有个“轮胎王”。民营企业家王来志十多年前就开始做轮胎化工生意,由于他的轮胎生意当时在徐州做得最大,再加上本人姓王,大家都管他叫“轮胎王”。他本以为会把这行一直干到老,谁知风向变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