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旭:
他是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弟子,17年前非典一役在大师的带领下用中医药挽救了众多患者性命,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妻子、同样奋战一线的急诊科护士长;驰援武汉的第一次专家会诊,他现场施针帮助一名呼吸衰竭的患者快速缓解了症状;十天后,他请缨前往雷神山医院,带队开辟了第一个中医病区,半个月内送走过半住院患者痊愈归家。
他就是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区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援助雷神山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遇事不能慌,办法总比困难多。很高兴我们的中医能再次发挥作用。希望阳光早点到来,给我们更多的力量。”
战“疫”第33天心语心愿:
“愿雾霾早日驱散,阳光照耀在武汉这座城市,赋予我们更多的温暖和能量,早日战胜疫病。疫情结束后,我会继续回到广州的病房,用中医帮助更多的人。”
携银针首次会诊查房,挑战抢救重症患者
2月9日,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和另外两名中医专家驰援武汉,奔赴武汉市汉口医院参与专家会诊。此时,该院副院长张忠德已经作为国家中医专家组副组长在武汉奋战了半个多月。中医会诊在疫情防控中得到认同,邹旭是该院第二次补充驰援力量的三名专家之一。3天内,他们就开展了中医协同查房96人次,为65位患者辨证施针用药。经过诊治后,许多患者病情逐步缓解。
一个多月过去了,邹旭对在汉口医院的一次中西医查房印象挺深。2月15日,他和西医同行会诊一名重症病人,当时病人心跳达到了140、呼吸困难,血氧下降到60,整个人焦躁不安、出汗,无创呼吸机都已经帮不了他,作为西医来说,这个时候只能是马上插管,病人会比较“遭罪”,而且一旦插管,死亡率也会很高。“什么都用过了,没有更多好办法,不如请邹教授看看中医有招没?”西医同行邀请“出招”,“可能也是想考一考我,考一考中医吧,切磋一下的意思吧。”邹旭开玩笑说。
“那就姑且一试。”邹旭拿出了平常一直随身携带的针灸针,这是中医针灸第一次应用在汉口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上。““中医针灸有时候确实神奇,轻症看不出来,反而重症你马上能看到效果,很有挑战性。”在患者下肢、上肢几个特定穴位施针,随着细针捻转,慢慢地,五分钟、十分钟,患者平静下来了,呼吸不再急促,心跳也慢下来了,血氧上了80、90,无创呼吸机又开始奏效,病人不需要插管了。次日,这位重症患者的心跳呼吸血氧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针灸的效果可谓“一针走红”,一改大家对中医“慢郎中 ”的固有印象。邹旭在汉口医院的会诊愈发忙碌。
“针灸针我还真不是特地带进隔离病房的,只是平时看诊都习惯了随身带着,出差上飞机都带着,随时能帮人。”邹旭说,其实针灸并不复杂,就是通过刺激几个常见穴位,调动身体自身抗病机能,让血氧的被动消耗减少,有利于恢复。
雷神山开辟中医病区,近半出院者纯中医治疗
在汉口医院会诊的日子,邹旭还是觉得浑身劲没有充分使出来。
2月17日,广东省中医院和深圳市中医系统组建60人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一个全新的中医病区等着他们来负责。“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中医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希望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比起在汉口医院仅是参与会诊,当然是挑起一个病区能出更大的力。”邹旭当即请缨受命来到雷神山和这支队伍汇合,成为感染三科六病区(C6病区)负责人,带领他们开辟新病区,救治危重症患者。
雷神山医院是从一片空地上数天抢建起来的新医院。邹旭带领医疗队刚到时,病房仍在施工收尾,两天后就要开始收治病人。从布局到规范流程,安全指引,从分区到每一件设备仪器的布置,物资的流转,邹旭和护士长陈二辉一起,事事亲力亲为,连搬运物资都一起“下场 ”,很快开辟了雷神山医院为数不多的一个中医病区。“困难是有,要从零做起开辟传染病病区,队员们又来自不同医院需要磨合不同的工作习惯,患者症状严重、年纪大合并很多基础病,还没有家属陪护,怎么可能不难?这其中对护理的要求特别高,护士们特别辛苦。但是我们都克服了。”邹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