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记者 马荣瑞 常河
“作为基层文保员,这是我第二次站上领奖台。”
日前,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现场,68岁的程年仓双手捧起了“安徽最美基层文保员”的红色证书。
对程年仓而言,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去年10月,首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第九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作为15名全国大遗址联盟“十年杰出贡献人物”之一,程年仓踏上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十周年庆典的红毯。
而这一次,与程年仓站在一起的,是其他9位来自安徽各地的基层护宝人及代表——这是安徽省首次开展“最美基层文物保护员”评选表彰活动,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近七旬,最年轻的刚过而立之年。
作为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基层文保员,程年仓在十名受表彰人员中年纪最大。老程的家与凌家滩遗址仅隔着一条马路,从1985年遗址被发现以来,他白天在遗址巡查,晚上登上墙头守望,防火、防盗、防破坏,寒来暑往,时光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滑过35个春秋。
与程年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89年出生的安徽省淮北市文保员李醒。李醒是一名电梯修理工,论年纪,算基层文保员中的“新生代”,但他是一名“闯将”,也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凭借业余爱好积累起来的文物知识,让李醒在甄别遗址过程中有一双慧眼。他先后发现报告了皖北乃至淮河流域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期遗址渠沟遗址、淮北市环山东路古墓群(战国至东汉时期)等重要古代遗存。2017年,李醒在淮北市新湖路工地进行文物线索普查时发现大量瓷片堆积、烧土以及匣钵,初步判断为古代窑址。当时,施工方正在进行取土作业不愿停工,李醒不顾个人安危,只身挡在挖掘机车轮前大声喝止:“文物是国家宝贵资源,谁也不能动!”经考古发掘,证实这处被命名为烈山窑的遗址是大运河文化带瓷器贸易中一处重要的来源产地,后入选国家文物局2018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项目。2018年10月,李醒在淮北濉溪老城沱河路北侧工地发现报告的酿酒作坊遗址经文物考古部门认定为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今年1月14日,光明日报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进行深度报道,迅速引发社会关注——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大酿酒作坊遗址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这代人有责任看护好。”面对记者,李醒如是说。在十名受表彰的基层文保员中,由于特殊原因,来自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的徐蕊遗憾缺席了当天的颁奖活动,然而徐蕊家族父女两代义务守护安丰塘的故事却在与会者之间口口相传。寿县文物局文保中心工作人员姚芳介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古称芍陂)是两千多年前楚庄王时期令尹孙叔敖带领民众开凿的水利工程,至今泽被四方。矗立于古塘畔的孙叔敖纪念馆(孙叔敖祠堂)也是重要历史遗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徐蕊与父亲持续接力,义务保护古塘和孙叔敖纪念馆。安丰塘塘堤周长约25公里,蓄水近1亿立方米。徐蕊每周至少要沿着周边巡查3次,十多年来,她巡查的里程超过55000公里;孙叔敖纪念馆毗邻附近村庄,逢年过节,徐蕊就干脆坚守在纪念馆内,以防烟花爆竹引燃古建筑。如今,徐蕊的巡查记录已经有了厚厚10余本,天气情况、文物的细微变化都详细记录在册。在她的精心看护下,安丰塘和孙叔敖纪念馆至今没有出现一例安全事故。程年仓、赵光怀、程霞、李醒、张行炳、徐蕊、冯冬密、陈卫明、许达、向筑——在此次表彰活动之前,他们是十个陌生的名字,他们是工人、农民、复转军人、企业职工、商业经营者,他们没有编制,不领工资,每月仅有数百元的微薄津贴,却心甘情愿、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国宝,只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基层文保员。在他们身后,是分布在安徽全省的667名在册文保员对省内各类各级文物保护点的倾情付出。
“相比专业的文物工作者,我们没有接受过科学训练和专业知识,但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文物现场发现细节。如果我们经年累月的工作能为专业文物保护修缮与后期利用提供些许助力,我们将十分欣慰。”活动现场,安徽省芜湖市基层文保员向筑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