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5月8日消息(记者陈锐海 郑重)成都双流郊外的工地上,塔吊有30多米高,周艳沿着阶梯一级一级往上爬。在顶部的控制室里,她操纵着机器,开始一切建设,底下高楼逐日升起。
这像是她过去十年的缩影——地震震碎了周艳的家,她带着妹妹进入专门接收震后孤困儿童的安康家园。三年后,初中毕业的她离开家园,四处闯荡,一点一滴重建震后的生活。
如今,她已为自己搭建一个新家,有两个孩子。虽然一年到头周艳都和丈夫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工地,但不管到哪里,都有一根线牵在她的身后——娘家的老人、家园的阿姨,还有两个爱她的儿子。周艳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心里总觉得没着落”
回忆起那场地震,周艳声音哽咽,眼角泛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原本那也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一下午,汶川县草坡小学的孩子正一如往常上着课。谁也没想到,大地突然剧烈晃动。顷刻间,校园的平静被打破,新修的教学楼被撕裂,学生们惊慌失措,迅速跑向操场。
一片慌乱。六年级的周艳带着妹妹站在人群中,等父母接她们回家。翘首以盼,爸妈始终没出现,姐妹俩只能待在学校。半个多月过去,来到眼前的是拖着病躯翻山越岭而来的二伯,“你爸妈受伤了,我来接你俩回家。”二伯的眼神不对,13岁的周艳半信半疑。
回到家,只见爷爷奶奶坐在床头发呆,整天以泪洗面。从他们的口中,周艳得知地震发生后,老两口曾跑到她父母打工的碎石场找人。然而,他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碎石场。地震时,左右两座山往中间一夹,一切都包在里面。挖掘机挖了一个星期,什么也没找到。
地震那天刚好是爸爸的生日,她们的大姐带着点心,想去碎石场给他庆生,却再也没有回来过。她身处何方,家人至今未知。
父母双亡,周艳姐妹俩暂时寄养在伯父家。后来,汶川妇联的工作人员找上门,告知周艳可以到专门接收震后孤困儿童的安康家园生活。
周艳一开始并不想去。刚失去至亲的她“离家太远的话会想亲人,心里总觉得没着落”。但考虑到二伯已久病缠身,婶娘身体又不好,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周艳不想增加他们的负担,最终打包了几件衣裳,拉着妹妹前往日照。为了留点念想,她随身携带母亲珍藏的首饰和姐姐的一对耳环。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此前从未拍过一张全家福。
“找到避风的港湾”
初到安康家园,周艳“心里还是有阴影”,“很烦躁,不想说话,就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十年过去了,她还记得那种“压抑”的氛围——“感觉周围的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
地震后,周艳梦见过一次父母。梦里他们坐着直升飞机来到废墟上,叮嘱周艳要照顾好妹妹。此后十年,她就再也没有梦见过爸妈。
看到周艳独来独往,安康妈妈过来陪她,她却不搭理。直到两个多月后,周艳才逐渐信任对方,“如果阿姨们不想对我们好,就不愿意来到这儿照顾我们。她们每天早上五点半醒来叫我们起床,晚上还要陪我们写作业,夜里十二点过后才能睡,挺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