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理县5月11日电(记者 宋宇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的理县,是一个以藏族、羌族、汉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地。十年前,这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十年后,这里的情况如何?近日,记者随采访团走进当年的地震灾区理县。
甘堡藏寨是理县甘堡乡的一个藏族村寨,位于理县至马尔康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
十年前的大地震让这里的藏式房屋受损严重。几年前曾在此驻村工作的陈昊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藏族建筑都是用石头砌成、黄泥勾缝,是纯粹的石木结构”。幸运的是,地震来临时大部分村民都在田间干农活,虽然建筑损毁严重,但人员伤亡并不大。
灾后,甘堡藏寨在原址重建。但应该如何重建?是否要为了抗震把当地的房屋全建成钢筋水泥的楼房?
考虑到当地民族习俗,当地决定将重建的建筑“修新如旧”。如今,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是五彩的经幡、橙黄的玉米、藏式寨子、小桥流水……
陈昊说,虽然现在这些建筑外表保留了原有风格,但“里面全是钢筋水泥,因为房子必须要抗震”。这样的重建理念不仅保留了当地原有的民族风情,还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新的生活——旅游成了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
当地村民、原甘堡村党支部书记赵平拉向记者回忆,2008年以前,村民只是种植大白菜、玉米等农作物。“那时候都卖不出去,收入也就一两千元。”震后村里调整为种植甜樱桃、青红脆李、核桃、苹果等经济作物,发展重点也从农业转移到旅游业。
赵平拉觉得,比起地震以前,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环境也有很大提升。从2011年开始,当地的旅游产业有了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