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雷同的风景
玻璃天桥“一窝蜂”
行业专家“泼冷水”
吕贻国和他的“蜘蛛人”团队,三年来已建成15座玻璃天桥。而吕贻国表哥的团队,已在全国建成20座玻璃天桥。吕贻国说,他的团队建桥数量排在前五名内,据此推测过去三年来,全国各地已建成的玻璃天桥达80余座。而各地玻璃栈道、观景平台数量,已经无法统计。
从七洞沟撤走的“蜘蛛人”们,已随任幸幸赶到了柳江古镇,当地拟再建一座玻璃天桥。今年8月3日,宜宾市蜀南竹海管理局与北京中投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后者总投资4600万元,打造蜀南竹海玻璃天桥。这座玻璃天桥,距离七洞沟仅仅40公里,据称可拉动餐饮、交通、住宿等产业的收入,加速景区发展;而距离宜宾城区十公里的会诗沟,也将建玻璃天桥。
针对玻璃天桥爆发式增长这一现象,旅游专家怎么说?
观点1
虽仍是网红项目
但竞争越来越强
在旅游规划专家刘杰武眼里,玻璃天桥自带“网红”属性。玻璃天桥利用现代的建筑技术,在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悬崖峭壁、高山深谷、河湖沟壑等地形中,建造钢结构的透明玻璃桥(部分还带有3D玻璃特效)。“集惊险、刺激、美景于一身,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代入感、新奇感、个性感,自带网红属性,直至2018年仍然是自带引流性质的第一网红项目。”刘杰武告诉成都商报记者。
但是,“从2019年开始才开始加入玻璃(廊)桥项目的景区要小心了,现在面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强了,这个项目会回到正常利润,甚至有可能迅速归于普通。”刘杰武称,如果只是抱着投资心理进行的无特色玻璃天桥开发,很可能会进入亏损通道。“因为风口已经弱了,甚至可能很快就过去。”刘杰武表示,未来玻璃天桥类项目的发展,只有对其进行引流/分流、流量转化、投资成本与回报、投资风险与收益、进入机会与威胁等多方面分析,才能实现业态的健康发展,避免走上歧途。
观点2
各地都修玻璃天桥
体现景区创意缺失
中国著名旅游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博士认为,“遍地开花”式的玻璃天桥是景区创意缺失的体现。刘思敏认为,景区修建的玻璃天桥、栈道与公路或普通栈道不同,鲜有纯粹意义的“通过功能”,而是突出营造恐怖、惊险效果。刘思敏认为:“是否修建玻璃天桥、栈道、观景台,建在哪里,要以景区实际情况决定。‘一窝蜂’修建玻璃天桥的现象值得反思。”
刘思敏表示,对于景区来说,玻璃天桥并不能“一招鲜吃遍天”,不要盲目模仿而要量力而行。随着这种方式的日渐普及,玻璃天桥只能是一种吸引游客的手段。若想要获得更好的收益,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开发出优质的旅游资源和体验项目,通过玻璃天桥来增强游客的一种特殊体验,形成独特的吸引力,让玻璃天桥与景区资源优势互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罗敏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