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融入乡村治理
记:为什么到蒲江乡村定居?
夏:当时有一个契机,我儿子是2014年9月出生的,之前我说服了先生,将孩子生在都江堰,因为那里承载着我的回忆,也拥有足够优秀的自然环境。孩子半岁时,受《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的影响,我和先生商量,到乡村生活,让他成长在与城市孩子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有一个亲近自然的童年。我们走了许多地方,考察了许多项目,最后综合权衡,选择了蒲江县明月村。
记:将社区营造与乡村治理相结合,是因为成了新村民吗?
夏:其实将社区营造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到明月村定居后,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辅导社区营造相关工作,效果不错,成都市与蒲江县相关领导认为可以将社区营造进一步深入应用在乡村治理方面,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力,于是,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应运而生。
记: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夏:是一个在当地民政局注册成立的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为社区营造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社区营造由三部分有机构成,第一级是政府部门,主要作用是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最直观的就是给某个村多少发展资金。第二级是像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这样的组织,包括规划师、建筑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说直白点就是教社区干部如何找钱、用钱,如何把政府拨的钱用在刀刃上,做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第三级就是居民自组织,承接资源,根据相关政策进行具体操作,让政策真正落地。
记:中心成立的这一年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夏:具体工作多如牛毛。比如辅导蒲江县的七个村社申请成都市民政局2017年度“城乡社区总体可持续营造行动”中的专项资金;组织专家建立起“蒲乡社造学院”,在蒲江做了20多期的巡回专题授课,除了对当地村社干部和居民骨干进行社区营造相关培训外,还需要深入居民点位进行一对一辅导;组建“蒲乡生态小农联盟”和“蒲乡社造操盘手沙龙”,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咨询和辅导。我们还搭建了“蒲乡之友”社区营造共学群,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有微信公众号,每期培训内容都放上网,方便学员远程自学。
通过这些工作,箭塔村、双石村、金花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箭塔村表现最为突出,不到一年已实现了社区营造项目的三个达标:有登记注册的村民自组织、有社区发展基金、有社区社会企业。
箭塔村的故事
记:社区营造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何独到的推动作用?
夏: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在于人才振兴,社区营造最重要的是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通过系统地资源配给,调动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聚拢人心、汇聚人力、培育社会资本的作用。在有人愿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可以提高乡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打造出适合乡村的高附加值产业链。
以箭塔村为例,2017年7、8两月箭塔村举办了两期“一粒米游学营”,通过市场活动将村民组织起来参与其中,城市里的孩子了解了一粒米从种植、收获到端上饭桌的全部过程,乡村的大爷大妈和青年们也体会了工作的尊严感,这种融合城乡的活动还带动了箭塔村整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村民授课、特色农产品销售、民宿住宿等。
箭塔村2017年还举办了“年猪祭”,开销只有市价的30%,却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参加年猪祭的成都市民达数千人,实现了箭塔村乡村旅游从零到100万的突破。“年猪祭”后,箭塔村还和成都市内10余个社区建立起了常态联系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年猪祭”上箭塔村还举办了已停办30余年的“幺妹灯”,对乡村文化振兴也起到了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最可喜的一点是,在社区营造推动下,箭塔村出现了人才回流,民宿经营者曾程耀和种养殖大户高鹏洲先后回村,发展了效益可观的产业,在他们的带动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回乡创业。人才回流对乡村振兴的意义非常巨大,它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乡村进一步发展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
如果把乡村振兴战略看作最终要实现的“道”,我认为“社区营造”就是最适合的“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