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绒花盛放”重现非遗之美 千年文脉演绎“活态”传承

2018-08-17 19:35:38 中国新闻网

  图为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展陈的南京皮影。 杨颜慈 摄

  中新网南京8月17日电 (杨颜慈)在南京民俗非遗博物馆内,偌大的绒花工作室如今成为“网红地”,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经南京绒花省级非遗传承人赵树宪的一双巧手,蚕丝和铜条“变身”绽放的五彩花朵。随着电视剧《延禧攻略》的热播,这一传承千年的技艺重现昔日荣光。

  始传于唐朝的绒花,谐音“荣华”,最早只供宫廷享用。在明清进入鼎盛时期,之后流传到民间,广泛地使用于婚嫁喜事以及一年三节(春节、端午、中秋)。

  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让65岁的赵树宪欣慰的是,借助热播剧,传统技艺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兴趣的年轻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南京博物院的非遗馆内,大量游客前来感受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杨颜慈 摄

  “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我们希望的就是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要消失。这部戏把绒花重新带进了大众的视野,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能使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壮大非遗传承的队伍。”赵树宪说。

  如同绒花一般,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不断走进生活,以更加“接地气”地方式实现着“活态传承”。

  17日,南京突降瓢泼大雨,南京博物院却迎来如潮人流。当天,昼夜不停歇的非遗系列活动在这里上演。秦淮灯彩、黄梅戏、水乡婚俗体验、非遗讲座……各类活动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迎暴雨前来。

  在南京博物院的非遗馆,传承千年的非遗项目在这里焕然新生。

  国家级非遗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一边用五色彩线编织香包,一边讲解着这项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例如这个手指大小的香包,过去用于女工针黹时的插针之用,也叫做‘针棒’。如今,很少有人再用其来插针,而是配上挂绳用于装饰,类似‘毛衣链’,颇具中国风。香包的名称也从‘针棒’改为谐音‘真棒’,很受欢迎。”

  在南通面塑的展台前,围满了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小猪佩奇、喜洋洋、玫瑰花……在南通面塑传承人罗彬看来,传统面塑想要走近百姓,需要不断地与时下“流行”相结合。“非遗的传承,需要尊重和传续历史,但不拘泥于过去。例如面塑,主要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因此我们也在展现形式上不断加入大家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并结合节日元素,让非遗更贴近生活。”

  在展厅内,特地从广州赶来的市民陈洁莹,耐心地向孩子讲解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通过亲眼所见、亲手体验,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体验。”

  在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看来,如今博物馆早已过了“拼藏品”“赛珍宝”的年代,如何让历史艺术殿堂成为百姓文化休闲场所至为重要,这就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现形式。“馆内的传统藏品大多是‘有形文化遗产’,但历史也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展现,两者不可分割,传统博物馆需要实现从文物的静态展陈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有机融合。”(完)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2018爱在七夕

    总会有人问,爱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执着追求?是相互依托的幸福?还是温馨从容的夕阳红?

  • 末伏将至,秋天是不是不远了?

    随着立秋的到来,今年的三伏天已然过半,但天气的酷热却并未因立秋的来临有所缓解。

  • 聚焦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这天,全国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红原:文旅融合为边远藏区发展破题

  • 优势栏目

    写历史的人步入历史 缅怀当代著名作家凌力二三事

  • 优势栏目

    虞顺祥:讲拉丁文的小熊维尼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