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孩子们的辛勤排练和精彩表演,感谢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感谢西安秦腔剧院与西安市艺术学校为秦腔事业发展做出的努力,也请大家相信,曲江新区管委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秦腔事业。”近日,在西安市艺术学校宽敞的排练厅里,面对众多秦腔小演员和小演奏员精彩的学年汇报演出,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顾育英动情地说。
“零成本”学习秦腔
去年,在西安市委及曲江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拥有易俗社、三意社两家百年剧社的西安秦腔剧院联合西安市艺术学校开设了秦腔表演、器乐演奏六年制秦腔幼苗委培班。该委培班通过“实践派”与“学院派”的强强联手,为秦腔艺术培育新一代传承人。
“自从来了救星共产党,洪湖的人民重见太阳”,2017年5月15日,在委培班的招生启动仪式上,一段秦腔《洪湖赤卫队》赢得了久久的掌声。30多年前,正是凭着这段秦腔演唱,如今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西安秦腔剧院副院长兼三意社社长侯红琴成功考进了西安市艺术学校。“秦腔发展目前最大的瓶颈在于人才后备力量不足。”侯红琴表示,如今的教学条件是当年无法比拟的,希望秦腔幼苗能在自己母校与工作单位的合作中受益,并成为未来的秦腔“新梅”。
2017年9月1日,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挑选、层层考核,116名(其中秦腔表演86人、乐器演奏30人)优秀小学员最终从1000多名适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寄托着多方希望的委培班成员。为了秦腔“苗子”能够心无旁骛地学艺,西安秦腔剧院推出了一系列学费减免和奖励政策,学生基本可实现“零成本”完成6年学业。据西安秦腔剧院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介绍,在校6年期间,学员的学费、食宿费、课本费、练功服等均由西安秦腔剧院承担;另外,根据西安市艺术学校《学生奖学金发放办法》,品学兼优者每学年还能获得奖学金;学生毕业时,成绩合格者由西安市艺术学校统一颁发中专文凭,西安秦腔剧院将择优录用。
要传戏更要育人
“秦腔幼苗委培班是目前西安市艺术学校中学员进步最快、表现最好的一个班。”在今年7月举办的委培班第一学年汇报演出上,西安市艺术学校校长行军营赞赏了孩子们的刻苦精神,希望学员们保持这一进步态势,并加强文化课学习,为自身成长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学生的培养,绝不能仅仅是单纯的技艺传授,更要传德行、传品行,方能让学生健康成长。”雍涛说。据悉,一年来,委培班除了为学员们开设腿功、毯功、唱念课以及视唱练耳、器乐专业课外,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并通过月考的形式加强教学成果检验。西安秦腔剧院和西安市艺术学校对学员培养共同把关,聘请优秀的秦腔艺术家承担一定量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委培班自成立以来受到了众多秦腔界知名人士的关注,秦腔表演艺术家李爱琴多次来学校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深切感受到“孩子们进步太快了”。此外,侯红琴、惠敏莉、张涛等秦腔“梅花”也多次来校观看学员们的月度汇报演出,不断鼓励孩子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这批学生身上能看到秦腔的新希望,希望西安秦腔剧院与西安市艺术学校能够合作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硬、业务水平高的新生代秦腔艺术家。”西安市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姚立军表示。
“以戏促功”育新秀
西安周至县被称为“戏窝子”,是秦腔艺术的一方热土。在这里除了有一家享誉全国戏曲界的县级秦腔剧团——周至县剧团外,还有着被称为“秦腔艺术人才摇篮”的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周至艺校”)。建校40年来,周至艺校培养出各类艺术人才3000多名,毕业的学员遍及西北各地,在不同艺术团体发挥才干,包括李淑芳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何红星等国家一级导演,以及赵巧苗、何粉莉、马喜蝉、郑金莲、郭金芳、陈超武等如今多个省市秦腔剧团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针对秦腔人才培养,除基本的身段、把架课及教学剧目训练外,周至艺校特别注重“以戏促功”,大量排演实习剧目,并把学生送进相关文艺院团进行舞台实践锻炼。
“弦歌不断声声远,事业如棋局局新。”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校长张新宇表示,从1978年开始,周至艺校的前辈们筚路蓝缕,始终担负着弘扬传统文化、传艺育人、振兴秦腔、文化强县的历史使命,孕育了秦腔戏曲艺术教育的文化绿洲。周至艺校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少儿秦腔大赛中的获奖学生达300多名,他们毕业后散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唱红西北各地。如今的周至艺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