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新世界中国地产特约赞助的大型民族舞剧《孔子》将首次来穗,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上演。这部中国歌剧舞剧院放手启用年轻人施展才华的作品,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近百场巡演,被《纽约时报》评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开票当天广州大剧院的两场演出就宣告售罄。舞剧《孔子》为何这么受关注?且听本报记者将其亮点逐个数。
创意思考:塑造出人们心目中的孔子
一部舞剧无法呈现一个全面的孔子。舞剧《孔子》的出发点,是对于孔子以及其生命片段的思考,从他的生平某个时刻,来照映和塑造出人们心目中的一个孔子。为此,舞剧专门选取了孔子周游列国的生命历程进行创作。当孔子面对一座又一座城池,进城与出城,都是理想开始和破灭的起点和终点。舞剧将通过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讲述孔子的坚持,以及他在人生险境和困境中的姿态。在这次旅程中,孔子对于礼崩乐坏的失望,对于大众声音的倾听,对于困境的弦歌鼓瑟,对于暴政的挣扎,对于弟子的情谊,构成了一场心灵的舞蹈。
舞蹈编排:古风古意恣意铺张
据此前已入场观赏过该剧的网友反馈,仅舞剧《孔子》中的一系列赏心悦目的群舞便值回票价。导演通过一系列群舞,将古风古意恣意铺张,令观众大饱眼福。
开场舞《执羽》采用“六佾”规格,把祭祀仪式和宫廷乐舞交融一体。演员手执长达近一米的“干戚羽毛”,再现先秦乐舞“鸟兽跄跄”“凤凰来仪”的不凡“神色”。男子舞蹈《颂贤》,展示了孔子门下贤士云集、作诗唱赋的生动场景,赞颂了周文化的崇文之风。以孔子删订《诗经》为题材的女子群舞《采薇舞》,则呈现出了民间舞蹈的曼妙舞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身如杨柳的女演员们缓缓登场,长袖曼舞,临河浣溪,舞台一片生机盎然。
音乐创作:再现春秋时期“金声玉振”的特色
如果说舞蹈是舞剧的华服,音乐则是舞剧的灵魂。为呈现出古典的韵味、表现不同的情境,该剧的作曲家将具有不同音色和视听感受的民族乐器融入其中。当编钟、编磬、古琴、梆子、排鼓、笛子、古筝、萧相继呈现,观众仿佛置身春秋时期的“金声玉振”之中。
为了更好地营造气氛,带动观众的情绪,作曲家还特意以影视配音方式,模拟竹简、玉器、青铜的音效,带领观众领略“青铜时代”的千年风韵。《幽兰操》大气刚烈、《采薇》平和自然……众多古典乐器的融入与好莱坞最新技术的运用让该剧的音乐韵味十足。音乐中戏剧性的冲击力与震撼力,抒情性的感染力与渗透力,穿插更迭,层次分明。
服装舞美:艺术与时尚的高度结合
记者了解到,为满足舞蹈与审美的双重需求,设计者不仅选取了春秋时代最具特色的宽袍大袖样式,更借鉴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元素,大胆融入现代色彩,设计出了高度艺术化与时尚化的舞台服装——“茶色”的质朴、“灰色”的中庸、“黄色”的明思、“粉色”的浪漫,舞者在服装和灯光的映照下鲜活而生动,既华美又极具东方古典意蕴。
在舞台设计方面,设计师则以古代文物为基础进行设计,大到壁画,小到桌榻,都力图还原春秋时代的气韵。开场,篆刻着孔子经典语录的巨大竹简,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从前至后,排满整个舞台,不仅巧妙完成了舞台上的空间转变,也在古意盎然中传递着孔子的精神理念。
舞剧《孔子》以舞蹈的形式传递天下大同的理念,在艺术表演中融入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创新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艺术探索、创新和传承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的新生代力量和文化软实力。在倡导国民增强“文化自信”的今天,舞剧《孔子》的成功,不仅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一众创作团队不懈努力的成果,同时也离不开中国优秀企业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作为本次民族舞剧《孔子》的特约赞助——新世界中国地产,多年来始终坚持与世界高雅艺术结合,为城市增添艺术文化气息,为市民爱护民族文化,接轨国际而努力。自去年开启与中国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合作的《孔雀之冬》再到今年的民族舞剧《孔子》,新世界中国积极参与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激发人们对中国经典艺术及文化更深入地解读与讨论,使其绽放精彩,不断关注社会及社群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推动城市共建良好的艺术文化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