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与背离的困惑
最近几年,互联网的出现让杨柳青年画找回了不少存在感,但也由此带来时代冲击,传承人们感到十分困惑。
20世纪60年代,年画市场需求量旺盛,但木版手绘年画毕竟受产量瓶颈限制,基本被机制印刷年画挤出了市场。而到了90年代,居民家居环境极大改善,胶印年画需求大幅滑坡,传统木版手绘年画反而作为艺术品重获青睐,产量逐年攀升。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霍庆顺、霍庆有兄弟为代表的民间杨柳青年画传承与创作得以重新兴起。
谈及互联网在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播中所起的作用,霍庆顺有些感慨。他说,目前看来,互联网在传统年画中扮演的角色还不明确,如同自己一样的传承人主要还是在采取将技法直接手把手交给子女或学徒的方式,通过手工制作,将成品以实体店的渠道销售出去。“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在网上开设网店,但销售情况都并不理想,目前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通过实体店。”
霍庆顺认为,手工制作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精髓,而“连年有余”“五子夺莲”等表现主题则是重要的精神内核。他同时也承认,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年轻人在审美和消费习惯上都渐渐地不再十分倾向于传统木版吉祥画,这导致在年轻群体中,年画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杨柳青画社展示部经理高谦的感受更为直观。他坦言,从2015年到现在,年画销售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年轻人对于年画的需求性降低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高谦表示,现在许多人家中不再有挂年画的习惯,前来实体店选购的也大多是来本地旅游的外地人,将年画作为旅游纪念品购买,而顾客从网络渠道购买的热情并不高。
霍庆有对“接班人”的问题放不下心。“儿子也能跟我学了,可找个徒弟却不容易。互联网的世界诱惑太多,再加上这门手艺收入不高、比较单调,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曾经有个学了八年的徒弟离开了,还在坚持的徒弟并不多。”
而且,互联网时代盗版传播也更为便捷,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理想。
人生如上山吃茶,终会喝完那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