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实现创造与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标志。只有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才能有根有魂。”回顾这些年坚持下来的路,霍庆有深有感触地说,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和艺人们有意识的努力,使得杨柳青年画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赢得了绝好的发展良机。如何在互联网的快车道上不被时代撇下,杨柳青年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谦认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迅速,文化需求转变快,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应该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前提下,努力与互联网对接,在销售、形象塑造与传播上做出努力,并进行内容和题材上的创新,以此保证其旺盛的生命力。
有专家就建议,除了人们对于年画“娃抱鱼”的刻板印象,能否依旧利用传统技法,推出一批与当下时代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如高铁飞驰、运动健儿、动漫形象等,甚至可以拓展为手机“表情包”,让年轻人爱上创新不止的杨柳青年画。
尽管最初的功能日渐式微,但杨柳青年画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仍有广阔的展示空间。例如,有的“移植”到了折扇、手机链、U盘等不同载体上,这些个性化的作品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好的销路。
甚至还有民间文化爱好者出谋划策,为杨柳青年画的推广设计了一整套体系,开展系统文化包装。其中包括制作一首宣传杨柳青年画的手机彩铃,供手机用户下载;把杨柳青年画的形象资源设计成为一套高品位的邮品,成为流动的宣传画;制作一套精美的形象扑克牌,让杨柳青年画的文化走进百姓的生活中;制作一个Flash动画,做得生动有趣,让杨柳青年画在网上得到精彩的演绎与传播等等。
除了与时代共振,杨柳青年画最根本的“勾刻印画裱”的制作工艺价值突出,凝聚了数代工匠们的智慧结晶。如同活字印刷将知识送入寻常人家一般,木版年画的诞生也使得在古代的中国有了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年画生产方式,而这种方式经过时代的沉淀,成为了今天品味文化积累、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无论互联网如何冲击,妥善传承这门工艺也不容忽视。(记者 毛振华 郭方达 天津报道)
人生如上山吃茶,终会喝完那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