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产业

博物馆开启超级连接模式 一定要记住正确的打开方式

2018-05-17 13:29:37 杭州日报

  迎接新公众:向年轻人打开尘封历史

  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参与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在2017年,全球共有157个国家的36000余座博物馆,参与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各种庆祝活动可持续一周,可以算是喜爱博物馆的公众的一场狂欢。

  今年博物馆日主题中提出的新公众,在新技术中也有新的定位。单霁翔说,长期以来,我们只把走进博物馆的人们视为观众,而今天“超级连接的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可以使更多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人们,也成为博物馆的忠实“新公众”,享受博物馆文化。如此一来,故宫博物院的服务对象将从“千万观众”,扩大为“亿万观众”。

  “所谓新公众,在我看来,也有两种类型。”陈浩说,虽然全国有大小不同类型的五千家博物馆,年观众达9亿人次,但还有许多人从来没走进过博物馆,这些人就是博物馆潜在的“新客户”或“新公众”;而全国每年有两万多场展览,对于没看过的人来说,都是全新的,这些人都是“新”的公众。“一句话,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在某种情况下就是让没进来的公众走进来,来过的公众继续走进来,不断走进来。”

  为迎接今年的博物馆日,浙博特设的“观众节”侧重于培养特殊群体“新公众”,量身定制了参观和教育体验。在5月14日晚,数十位视障人士跟随讲解员,在闭馆的安静环境中,通过听、闻、触、悟,体验了文澜阁的建筑空间,琴箫名家也来到现场,在琴箫歌声中,这批特殊公众畅享了“文澜之夜”的精彩演出。

  曾在一些人眼里,“博物馆”“历史”“古老”“文物 ”似乎是盘着手串、守在家里看鉴宝节目的中老年人的专属名词,但今天,从朋友圈的照片还是实际数据来看,“打卡博物馆”已成了一种“青年文化”。据前两年的抽样调查,来浙博的观众越来越年轻:18岁至35岁的观众占比达到68%,而南京博物院的调查数据也显示:16岁至30岁的观众占比达七成,青年成为博物馆观众的主体。观众的年轻化趋势让众多博物馆人很振奋,“他们吸收新事物很容易,熟练运用新方法,尤其是微信微博甚至抖音等新媒体,”陈浩说,博物馆所作的仍然“内打基础,外树形象”,把准时代大展的脉搏,策划推出更多更好的陈列展览,采用符合时代的喜闻乐见的“新方法”,运用新形式、新语言解读出文物的新内涵、新意境,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记者 陈友望)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朗读者》助宗庆后成“浙江阅读代言人”

  • 优势栏目

    绽放青春风采 培养未来人才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