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喧闹的护国寺街在冬天也显得有些冷清了,不多的行人都是行色匆匆走过。周末下午两点,余天宝走进位于护国寺街西口的护国寺宾馆,便感受到暖融融的氛围,当他熟门熟路进门走几步左转,往西走个十来米,右转上楼梯,再右转上四五级台阶,推开一扇门时,那心里更是从里暖到外。
早餐厅变身京剧票房
周六下午两点到四点半,是每周一次姜妙香艺术研究会票友们的活动时间,大家这一天都会来到护国寺宾馆。推门进屋,桌上烫烫的茶水早已备好,散着淡淡的茉莉香,先到的伙伴们已经操练起来了。
这屋子不大,顶多也就一百平方米左右,四周的墙上挂的都是京剧主题的老照片,靠西侧有一方小舞台,大约也就几平方米。舞台上方挂着一个细长的匾,写着:护国寺宾馆京剧票房。护国寺宾馆经理段祺林介绍说,这间屋子是护国寺宾馆为住宿外宾提供早点的餐厅,每天上午九点之前这里就是餐厅,九点之后自动切换到京剧票房。
除了姜妙香艺术研究会的成员在这里活动,还有北大未名京剧研习社、啸伯艺术俱乐部两家票社也在此活动。对票社的活动,宾馆不仅不收一分钱,还为他们提供茶水。一些京剧活动找不到场地或是经费不够租场地时,护国寺宾馆也会免费为他们提供场地。一年下来,这样的活动能有二百来场。
这一天是研究会春节前的最后一次活动了,你唱一段《洪洋洞》,我来一段《锁麟囊》,她又来一段《钓金龟》,屋里显得格外热闹。“哎哟!你那手总是不知道该往哪儿搁!”坐在台下的一位大姐是著名京剧大师李少春的女儿,一边叫着好,一边给余天宝指点动作。“我学戏的时间不长,每一次登台都能得到大家的指点,总有一些收获。”余天宝说。
每周五在这里活动的北大未名京剧社成立快三十年了,主要成员年龄小的七十多岁,年龄大的八九十岁了。这些年,他们一直在打游击,直到2012年来到护国寺宾馆,这些老人才算稳定下来。每周的票社活动,成了大家一周最期盼的高兴事。票社八十多岁的姜宗熙老人直把段祺林叫作“贵人”。
为年轻人供一方舞台
姜妙香艺术研究会的老人们依依不舍地散去后,还不到一小时的工夫,这小小的屋子又慢慢热闹起来。这是晚上说评书的年轻人来了。每周五周六晚上,武启深、郭鹤鸣、武宗亮、郑思杰几个年轻人都在这里说书。
晚上六点半,演出正式开始。七八张方桌坐得满满当当,工作人员和备场的演员都坐在最后一排椅子上。年轻人说的都是自己原创的书目,郭鹤鸣说的是《哈利波特》、武宗亮说的是《烽火戏诸侯》、武启深说的是《冰与火之歌》《十字军东征》、郑思杰说的则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台下他们的观众一水儿都是年轻人,全都听得津津有味。其中,还有专门从外地赶来听现场的。
几位年轻人有自己单干的,也有在文艺院团工作的,他们的相似之处就是都热爱评书艺术,希望自己能在这方面有所进步。武宗亮说,很长时间里人们习惯了在收音机里、电视机里听静场评书,其实说评书必须得见观众,在观众的掌声、笑声、嘘声中,你才能知道自己哪儿说得好,哪儿说得不好。在文工团演出时,一段评书节目只能说十分钟,而在这里一个人可以优哉游哉地说一个小时,演员说的充分,观众听得也过瘾。
对他们这样松散的、没有组织的年轻演员来说,想找到一个固定的演出场地并不容易,有一段时间他们就在一个街道的文化中心演出,后来认识了段祺林,才来到护国寺宾馆,“在现场的摔打中,我们的个人水平都有所提高,书目也扩充的很快。”郭鹤鸣他们特别感谢这块小小的舞台。
因为场地太小,一场坐满了也不过三四十位观众,收入似乎并不多。不过,郭鹤鸣他们现场都会进行视频、音频录制,随后在网络渠道出售,非常受欢迎。
爱文化接续传统气脉
护国寺宾馆经理段祺林是北京人,深爱着老北京文化,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里里外外透着京味儿的宾馆。要说这座1989年就开业的宾馆和京剧的缘分也是有日子了,因为人民剧场就在宾馆对面,过去几十年许多京剧名家在这里演出时,就住在护国寺宾馆。如今对面的人民剧场早已经不再演出,但护国寺宾馆却把这条街上的京剧气脉接续了下去。
2004年,因为生意不景气,宾馆决定转型打造为胡同主题酒店,四层客房分别是护国寺街、梨园文化、四合院、民俗文化的不同主题。2005,这里开始陆陆续续地做一些京剧和民俗文化活动,聚集了一些京剧票社。2012年,宾馆经过投资改造,正式设立了“护国寺宾馆京剧票房”。他们无偿为许多票社提供活动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后,比较正规的,有一定规模的三家票社最终成为宾馆驻场票社。
在寸土寸金的护国寺步行街上,能有一处场所免费为普通票友和京剧活动提供场地,护国寺宾馆的做法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段祺林表示,他之所以这么做,不仅是因为酒店主题和京剧接近,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群人让他觉得“佩服”。
姜妙香艺术研究会、北大未名京剧研习社、啸伯艺术俱乐部都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到了这里。“未名京剧研习社的成员们很多都是‘文革’前毕业的老北大人,他们都是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像现任票社社长姜宗熙大学学的是物理专业,还没毕业就被抽调参与‘两弹一星’研制,怎么能让这样值得敬佩的老人没有一个稳定的活动场所呢?”段祺林说。
至于为年轻人提供说书场地,段祺林还是两个字“佩服”。“武启深以前是老罗英语的金牌讲师,他干那个可比说评书挣钱多了,可人家就是因为喜欢说评书,喜欢传统文化。这样的年轻人是我们传统文化传承最需要的力量,而我们只不过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已。”
谈到票房的未来,段祺林说这里已经是得到戏曲界认可的活动交流场所,将来要把戏曲专业培训也开展起来,让传承工作更加深化。还有三年段祺林就退休了,他希望继任者继续为这些老年人、年轻人服务,为传统文化服务。史春阳摄 本报记者 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