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一代宁夏小曲艺人陆续离世,徐明智成了目前唯一的专业演员。现在,60岁出头的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更多的接班人——
【传承之美】从小曲到坐唱:突破传承之困
图为徐明智为学员上课。徐晨供图
201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年。作为献礼剧目,根据已故著名作家张贤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42集电视连续剧《灵与肉》此前在央视播出,收视率节节攀升,一度连续几周保持国内同时段电视剧排行榜第一。其中贯穿全剧的12段极具地方特色的宁夏坐唱以幽默风趣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让观众感受到宁夏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籍籍无名、濒临失传的乡音俚曲,到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顾这一曲艺形式数十年间起死回生的经历,自治区级传承人、被誉为宁夏坐唱第一人的徐明智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专访时感慨万千,“没有创新,就没有宁夏小曲的新生,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宁夏坐唱”。
从宁夏小曲到宁夏坐唱
在与宁夏小曲结缘之前,徐明智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一曲艺形式。11岁那年,喜欢文艺表演的他由银川第七小学选中参加了银川市中小学暑假文艺训练班,学习快板书。
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让他领略到多种曲艺表演的魅力,也让年幼的他内心中充满遗憾:“为什么看不到宁夏自己的曲艺呢?”
他把这个疑问抛给父亲。“谁说没有?我们有宁夏小曲啊”,见识广博的父亲一句轻描淡写的回应,激起徐明智内心巨大的波澜。
他开始留意宁夏小曲。但彼时的宁夏小曲演唱者寥寥,且大多散落乡野,听一次现场演唱并不容易。徐明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永宁县胜利村舅舅家听宁夏民间艺人夏花花演唱宁夏小曲的情景,《风搅雪》《三子分家》《抽洋烟》等那一时期宁夏小曲的代表作品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随着年岁增长,徐明智对宁夏小曲的理解日渐深入。他发现,宁夏小曲没有规范的演唱形式,都是即兴表演。艺人们在器乐的使用上各有不同,夏花花用的是渔鼓、简板和撞铃,张玉贵偏重使用三弦。
徐明智思考着宁夏小曲表演形式方面的整合与统一。在乐器使用方面,除了三弦和渔鼓,他将撞铃、简板引入自己的表演,并通过改良,将两种乐器合二为一,更便于乐手演奏。
鉴于宁夏小曲多年没有新作品问世,1978年,已在一家集体企业上班的徐明智开始尝试创作。考虑到与宁夏小曲存在的不同,他将处女作《年轻的老汉》冠名为“宁夏坐唱”。这一继承宁夏小曲基础上创新的曲艺节目在银川体育馆演出时,观众爆满,反响热烈。
“唱词的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同一首作品中曲调的选用也体现多样化”,徐明智明白观众喜欢宁夏坐唱的原因,也意识到只有创新才能焕发这一古老的曲艺生命力。此后,在创新的道路上,他不曾停下脚步。
一直以来,宁夏坐唱由两名演员采取坐姿合演,一人弹奏三弦兼说唱,另一人敲击渔鼓和简板、撞铃帮腔,二人形成逗哏和捧哏关系。随着时代发展,这样的表演形式逐渐满足不了各年龄段观众的需求。进入新世纪,徐明智尝试改变传统表演形式,将过去的两人表演增加到12个人,让助演演员也舞起来,唱起来。在音乐方面,不断注入摇滚等现代音乐的元素,让宁夏坐唱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