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常琦彪
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借力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会宁努力提升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2018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亿元。
完善设施 融合发展
立足于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和建设“旅游文化城市”的思路,会宁制定了“景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与全县及相关区域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文物、遗址保护等专项规划衔接起来,把红色旅游文化作为城市内涵、城市品牌、城市名片融入城市建设之中。
当地围绕“红色旅游+大景区”建设目标,打造经典连锁旅游区。会宁红色旅游的核心景点是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8年,会宁加快会师园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大墩梁国家级红军烈士陵园改扩建等项目的实施,完成了长征胜利景园改造提升。
同时,会宁积极整合县域旅游资源,推进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与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会师镇、郭城驿镇和河畔镇为“两心”,以国道312线、309线、247线为“三轴”,以南部综合旅游区、中部生态旅游区、北部遗址遗迹旅游区为“三区”的旅游空间结构。
创新载体 传承文化
会宁紧扣以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以加快红色旅游品牌化建设为引领,不断创新教育载体、组织策划了具有会宁特色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放大红色旅游品牌效应。
在重要节日,当地开展了“我向红军英烈献束花”“瞻仰会师旧址、追寻伟人足迹”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推出“用万分之一的时间走完万分之一的长征路”等体验参与主题活动,受到游客欢迎。自2006年以来,会宁县已接待全国各地的团队9万多个,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
近年来,会宁通过多种渠道弘扬红色文化,成立了红色艺术团,打造“红色剧场课堂”“红色革命故事讲堂”,通过节目表演的形式演绎红色革命故事,吸引更多人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会宁还开展“红色基因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前不久在新塬镇杨坪村设置露天展览,派工作人员组织村里的小学生参观,为他们讲红色故事,受到村民的欢迎。
节会为媒 扩大影响
会宁县坚持以节会为媒,以圣地传情,先后成功举办了红军会宁会师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周年大型纪念活动,举办了七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两次来会宁慰问演出,火箭军政治部文工团、中国文联、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在会宁举办了系列主题活动。
会宁县还举办了“放歌会师楼”红色歌曲创作演唱活动,创作以长征、会师及会宁为题材的红色原创歌曲77首,创办了《大会师》馆刊。先后编辑出版《图说三军大会师》《红军会宁会师志》《红歌会师楼》等系列宣传作品,拍摄了电影《大会师》《血脉》、电视剧《淬火成钢》等,这些文艺作品的出版与播出,吸引各界人士更多地关注会宁。
同时,当地加大对景区景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会师塔”“会师门”“会师楼”三件红色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其中“会师楼”牌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提高了会宁“旅游文化城市”的品牌知名度,增强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感染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