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头条

打好高素质财税类人才培养“组合拳”

2020-10-19 10:21:5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打好高素质财税类人才培养“组合拳”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面对加速变革、时移世易的产业迭代和经济社会演变,财政学、税收学等传统优势专业正到了破局变革之时。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作为浙江财经大学历史较悠久的院系,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和蓬勃朝气,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学院主动应对大变局,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多维发力,为新时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具有战略思维的高素质财税类专业人才。其科学构建的“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分层分类”的财税类人才培养方案,为新时代高素质财税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生动示范,值得学习与借鉴。

  思政领航: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学院始终坚持党的育人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并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学院党委书记童玉玲坚定且明晰地指出。

  纵览财政税务学院的发展历程,学院的每一步发展背后都有着党的建设的坚强支撑,学院党的建设每一次创新又会推动学院发展进入一片新天地。近年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四个服务”,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以“一核两翼五工程”为基础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即以党建标杆院系建设为核心,以推动基层党建质量和学院发展水平双提升为根本,实施“领航工程”“灯塔工程”“强基工程”“同心工程”“动力工程”,全面提升学院党委领导力、政治力、组织力、育人力和发展力,五力聚合力,为学院发展保驾护航。

  学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有效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学院创新实施“全方位、内嵌型、多样性、案例式”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每一门课都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资源,学院深入挖掘并提炼财政学、税收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凝练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要求,编制完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并将其渗透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之中,从而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载体,切实把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精神追求的教育融入所授课程的课堂教学各环节。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授中融入理想信念层次的精神指引,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方能行稳致远。

  多维发力:深耕细作,方得始终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财政税务学院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多维发力,科学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分层分类”的财税类人才培养方案。

  ——产教融合,打造新格局

  “合作发展,是我们的核心战略。无论是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还是人才培养,都需要校企的密切配合,我们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财税人才培养体系壁垒,精准对接各个行业和部门财税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学院院长司言武教授如是说。

  学院以全校仅有的国家级别实践教育基地为抓手,建立了与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共商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加强与地方产业、行业、企业互动,通过导师互聘、召开专题研讨会等方式,邀请省内外专家和财税部门领导以及业务部门骨干共同参与专业建设规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课程的质量和层次,全方位促进产学研合作。

  学院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提升学生业务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目前,学院已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和全国财政学大学生论坛等大型赛事。通过竞赛,促进了财税相关专业教学环境与职业素养要求等“零距离”对接,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业务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内财税专业的教学水平发展,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

  产教的深度融合,使学院把专业特色打造成了品牌,把专业优势提升为专业优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衔接,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科教融合,实现新突破

  有科研能力、有原创思想的教师,不仅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具备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打造视野宽广的创新型人才。

  在此理念指引下,学院财政学、税收学专业所依托的财政学科现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形成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科发展为地方经济和财税改革服务;科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科研为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的“两结合、两服务”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以此为基础,加强对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科研促教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同时,将丰硕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高质量的专业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科学研究上,成果丰硕且质量高。近年来,专业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经济学季刊》4本经管领域中文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论著和教材8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攻关项目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并获得多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研究报告得到国家和省级领导批示。

  专业建设上,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财政学专业现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浙江省优势专业,“财政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别教学团队;税收学专业现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浙江省优势专业。两个专业共同拥有国家级别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十多个国家级别和省部级的教学建设平台或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0—2021)》显示,2020年财政学类排名位次为5.97%,财政学专业位次为6.59%,入选五星级专业。

  ——分层分类,激发新动能

  一所学校强不强、一个专业强不强,更直接、更主要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就是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学院坚持“一个导向,两个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素养、突出实践能力)的基本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凝练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严格落实学校提出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改革要求,让学生在大类培养期内充分了解类内各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分流,给学生的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缓冲期,能够在进入大学后进一步明确人生目标自主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时,把转专业政策进一步优化升级,实行“准入准出”制度,赋予学生充分的专业选择自主权,打破以往相对固化的专业修读和培养模式,构建了贯通大学4年的高度自由灵活的专业转换“立交桥体系”。

  专业培养方案上,两个专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应用、个性化”的总体要求,设置了“通识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个性化教学平台”4个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一体两翼三分类”为主要特色的课程体系。所谓“一体”是指学科教学平台在坚持以经济学科为主体的同时,兼容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等诸学科;“两翼”是指专业教学平台以“财税理论与政策”和“财税制度与管理”为两翼,既能顶天,又能立地;“三分类”是指个性化教学平台设置了“学术拔尖类”“跨专业复合类”和“就业创业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培养路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的提升。

  课堂教学质量上,学院以“三新”教改工程为重点,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打造一批高质量“金课”。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更新和整体优化,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革新教学手段,以“财政学”慕课(MOOC)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标志,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目前,已认定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课程已建有浙江省“十三五”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通过创新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院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囊括了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小规模限制性课程、新形态教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一系列精品教学平台,切实实现“线上+线下、大规模+小班化、在线资源+纸质教材、理论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多位一体有机融合,全方位打造具有浙财品牌的金课。

  此外,人才培养特色上,通过上述“三分类”的个性化培养,“学术拔尖类”主要是为学生进入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和日后从事研究性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跨专业复合类”侧重于财政学与新闻传播、公文写作等方向的跨专业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财经新闻素养和写作能力,为学生进入政府机关部门、新闻传播行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就业创业类”侧重于财政学与企业财务、公司金融、职场礼仪规范等方向的结合,为学生进入金融机构、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各类企业及选择自主创业等奠定扎实基础。

  一项项改革创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财税类人才培养体系,并产生共振叠加的实际效果,人才培养迸发出澎湃活力。

  近3年来,学院25%以上的学生进入芝加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近25%的学生进入财政、税收等政府机关部门和医院、学院等事业单位工作。另有50%学生进入毕马威和天健等中介机构、金融证券机构和其他企业单位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均在90分以上。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的评价均在95分以上。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学院综合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向着“国内一流的财税类专业人才培养高地”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童光辉)

编辑:郑鑫

图片新闻

职教

评论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迈向新征程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建立的特色学位制度,致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

  • 高校要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大的担当

    近年来,高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文化等优势,深度参与其中,为摆脱贫困,贡献了有目共睹的力量和智慧。就高校职能而言。

资讯

  • 凉山蝶变的教育力量

    三区三州横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是中国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地和最难啃的“硬骨头”。

  • 那曲辽宁就业服务联络站成立

    记者近日从辽宁省人社厅获悉,那曲辽宁就业服务联络站正式挂牌成立。联络站成立后,将有针对性地向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那曲籍求职人员提供辽宁省的就业岗位,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供需交流平台。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