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校园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肺结核事件调查

2020-10-19 10:25:0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位于江苏徐州的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独立学院),被曝有22名学生诊断为肺结核,引发舆论关注。

  22名病例发现时间为何跨度一年多?校方是否瞒报导致防治不力?疫情通报如何兼顾个人隐私和公众知情权利……带着这些舆论关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访事发学校和属地疾控、卫健等部门,还原事件发生始末。

  记者调查发现,这起事件折射出部分高校和基层疾控部门,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不足。此外,这起事件还暴露出肺结核防治筛查诊断周期长、预防性服药依从性低等共性难题。

  病例发现时间跨度一年多

  最近一年多,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陆续有22名学生诊断为肺结核,另有43名学生胸部CT影像异常——10月14日,江苏师范大学对外发布了一则300多字的情况说明。

  ▲10月15日,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学生们在上课。记者郑生竹摄

  但这份说明并未打消外界的质疑。记者梳理发现,网民关注较多的问题是:病例发现时间为何跨度一年多?第一起病例又是怎样发现的?

  “第一起病例由生源地疾控部门上报”,徐州市贾汪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吴云侠接受采访时称,去年9月6日,他们接到徐州市疾控中心通知,当地高校科文学院学生何某某,暑假期间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诊断为肺结核。

  区疾控中心立即通知了校方,并对何某某所在的软件学院两个班级91名密切接触者,组织开展第一轮筛查,但未筛选出新增病例。

  在后续三轮大规模筛查中,陆续发现新病例。最后一轮筛查在今年9月复学后,发现另有43名学生CT影像异常。

  吴云侠说,2019年年底,学校了开展第二轮和第三轮筛查,人数分别为1296人、3450人,共发现7例新增病例。

  今年1月至8月,虽因新冠肺炎疫情未开学,但陆续接到生源地报告11例病例。9月1日秋季开学复课后,接到生源地报告3例病例,校方随即开展了第四轮筛查。

  此次筛查范围,覆盖当时所有在校学生、教职工,共计4868人,未发现新增病例。

  为减少漏诊率,第四轮筛查后,区疾控中心还对160名前期检查中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及重点班级的师生开展CT筛查,共发现43名学生胸部CT影像异常,需进一步诊断。

  随后,这43名学生被单独隔离观察。根据疾控专家建议,除4名学生由家长接回家庭所在地定点医院诊疗外,其余已在徐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等待进一步诊断。

  截至记者发稿,确诊的22人中有7人已治愈复学,剩余15人休学在家治疗,情况良好。

  15日傍晚,记者来到科文学院所在的潘安湖校区,走访了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看到学生都戴着口罩,上课、就餐等活动未见明显异常。据科文学院院长费春介绍,目前学校教学秩序基本正常,没有停课计划。

  学校虽正常上课,但有不少学生心存担忧。多名受访学生表示,虽然病毒消杀、科普宣讲比以前更为频繁,但难免还会担心被感染。

  疫情如何通报是个老问题

  记者调查了解到,今年秋季入学以来,有学生在校内论坛匿名发帖,质疑学校筛查不彻底、检测不准确、疫情不通报。

  “周围同学看到这些信息开始恐慌,有的还向相关部门举报、联系媒体。”一位不愿具名的在校生称,学校曾要求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保密,在媒体关注之前,一直没有通报确切病例数。

  费春表示,学校虽然陆续收到了当地疾控部门的病例告知书,掌握确切病例数和病患情况,但按照相关规定,学校无权发布通报。当有学生质问,为何要接受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和胸片检查时,只会告知他们学校出现了肺结核病例。

  吴云侠介绍,大部分传染病没有要求一定要向社会公布,甲类或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由政府部门发布,例如新冠肺炎。其他的如乙肝、水痘、麻疹、肺结核等传染病,未规定必须要发布,但要求及时报告登记、开展防控。

  “疫情如何通报是个老问题”,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陆伟说,基层和疫情发生单位能不能公布,什么时候公布,什么情况下公布,有时找不到依据。

  陆伟介绍,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规定,目前各省卫健部门每月会按期公布各类传染病病例数字,其中也包含了肺结核的病例数。

  疫情通报程序难以拿捏的背后,是个人隐私、集体恐慌、知情权利等多种影响因素难以兼顾的现实。

  “大多数患者都有很强的病耻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得了传染病。”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卢祖洵表示,肺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和家属,会担心遭到歧视和社交孤立。

  “由于肺结核治疗时间长,对在校学生来说,患病意味着要休学隔离一两个学期,重返校园后,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也会面临压力。”卢祖洵说。

  陆伟认为,肺结核虽然是可防可治的常见疾病,但毕竟是传染病,公布病例时会考虑是否合法合规,是否会引起心理恐慌,更担心出现造谣传谣。“如果学校为了疫情防控,将所有具体病例信息告诉学生,不排除其他同学会产生心理负担,甚至出现造谣传谣现象,如何把控确实两难。”他说。

  作为科文学院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费春坦言:“作为院长怕引起恐慌,不能随便发布病例信息,但学生有知情权,我们也很为难。”

  校园肺结核发病率有上扬趋势

  作为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每年新报告肺结核患者约80万例,位居甲乙类传染病第2位。

  近年来,校园肺结核发病率有上扬趋势。陆伟表示,与全国情况一样,2015年至2019年,江苏省结核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学生发病率有所上升。

  此次科文学院发生聚集性肺结核疫情,其发病率不仅明显高于总人群发病率,还高于同一人群发病率。对比国家卫健委2018年公布的肺结核发病率指标,该校13个月发病率为22/4868,高出7倍有余,若与2019年江苏肺结核登记发病率相比较,则高出2.8倍。

  “每年校园肺结核疫情,有超过80%发生在高中和大学,除人群密集度高和学习压力大,其他原因还未确定”。陆伟介绍,虽然医学界还没有定论,但这部分学生肺结核多发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

  首先,可能由学生自身免疫特点所致。目前结核病发病有2个高峰年龄段:第一个年龄段为15岁至22岁,15、16岁发病率上升,17、18岁后开始下降,到了22岁后趋于稳定;第二个年龄段为55岁以后,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其次,可能与暴露机会增加有关。“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活接触面小,主要在学校和家庭”,陆伟说,而高中生尤其是大学生,接触面更广,暴露机会增加,“到了大学能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易发生交叉感染。”

  再者,可能是疫苗保护失效期所致。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疫苗,能有效预防儿童结核病。最新研究发现,疫苗保护时效可以达到15年。这意味着到了16岁以后,疫苗失去保护作用,而16岁正是上高中的年龄。

  此次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的高发病率,也反映出结核病防治筛查诊断周期长、预防性服药率依从性低等共性难题。

  徐州市贾汪区卫健委工作人员李荣兰介绍,结核病隐匿性强,不易发现,现有检测手段有限,不具备快速诊断技术。例如,检测准确率较高的痰培养方法需要耗时4至8周,而常用的筛查方式结核菌素试验检测为强阳性,也不意味着一定发病,阴性也不能排除不发病。

  “一些学生及其监护人担忧预防性药物有副作用,导致预防性服药依从性不高,这也增加了患病、感染风险”,吴云侠说,若不服用预防性药物,结核菌素试验检测为强阳性的人群中,大概10%的人有发病风险。

  “不少学生抱着侥幸心理,加之担心有副作用,往往不服用预防性药物,这也是校园肺结核防治的一大难点。”吴云侠告诉记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要定期复查的学生没及时复查,是此次诊断病例较多的一大原因。陆伟说,今年2月份,当地疾控部门曾通知学校,3月份要组织此前筛查检测中,结核菌素试验为强阳性的学生复查,但学校上半年一直未复课,一直到秋季开学才得以开展这项工作。

  这次事件也暴露出聚集性疫情出现后,基层疾控部门和高校应对能力短板。

  吴云侠、李荣兰等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仍需依照要求开展肺结核疫情防控,加强强阳性学生预防性服药监测和劝服工作,建立晨检制度,对因病请假的学生进行病因跟踪。发布疫情通告时,应尽可能详细清晰准确,减少在校学生质疑。只有澄清事实真相,才能对冲谣言误导舆论的负面影响。

  陆伟表示,需要进一步明确疫情通报的法律依据和操作办法。建议国家在下次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和出台实施办法前,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疫情通报的时间节点、内容范围进行充分研讨。在平衡个人隐私、社会恐慌、知情权利的基础上,出台操作性强的细则和指引。(记者 郑生竹)

编辑:郑鑫

图片新闻

职教

评论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迈向新征程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建立的特色学位制度,致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

  • 高校要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大的担当

    近年来,高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文化等优势,深度参与其中,为摆脱贫困,贡献了有目共睹的力量和智慧。就高校职能而言。

资讯

  • 凉山蝶变的教育力量

    三区三州横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是中国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地和最难啃的“硬骨头”。

  • 那曲辽宁就业服务联络站成立

    记者近日从辽宁省人社厅获悉,那曲辽宁就业服务联络站正式挂牌成立。联络站成立后,将有针对性地向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那曲籍求职人员提供辽宁省的就业岗位,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供需交流平台。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