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职教天地

打造焊接机械手“最强大脑”的谢元立,被誉为“常胜焊将”的王吉伟,拥有一身精湛焊接技艺的丁照民……这些工匠在用自己的故事展示创新的内核

“善于创新”成为最突出的职业气质

2019-05-24 11:11:58

  打造焊接机械手“最强大脑”的谢元立,被誉为“常胜焊将”的王吉伟,拥有一身精湛焊接技艺的丁照民……近日,经严格评审,第三届“吉林工匠”揭晓。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新晋”工匠们来自各行各业,但“善于创新”正是当选者最突出的职业气质。他们到底是怎样以“戮力创新”来阐述“工匠精神”最强内核的呢?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三位一线焊接工匠的世界去看一看……

  打造焊接机械手“最强大脑”

  几十台焊接机器人不停地扭腰、转臂、焊接,仿佛在跳一场高科技舞蹈……走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车间,眼前这幅现代化大生产画面,看得人心潮澎湃。

  “这些机械手应用的程序,多是我们班长带头开发的!”焊接机械手班员工聚拢在班长谢元立身边,大声地对记者说:“谢班长开创了一线工人编制大型焊接程序的先河。”

  “1999年,厂里引进焊接机器人之初,每上新产品,都得花高价请外国专家重新编程,但编的指令常常不符合公司生产实际,很多机械手被闲置一边,形同废铁。”谢元立赧颜一笑:“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自己给机械手‘造大脑’!”

  编程本是技术人员的活儿,技校毕业的谢元立只好从零起步学英语和计算机,每晚风雨无阻地骑行十几公里赶往夜校,再学以致用、艰难摸索。一道两米长的焊缝,他就试编了上百遍程序,由于长时间站在机械手前编程,他眼睛被弧光所伤,肿得像桃子,又疼又辣,泪流不止。

  转向架构架的环口焊接,过去只有手工焊大拿才能完成,谢元立决意攻克该难题。“机械手的优势向来只在于直线长距离焊接,要绕过横梁、纵梁等障碍,实现360度旋转焊接,简直异想天开。”工友们议论纷纷,外方专家也认为“这不可能”。然而,输入谢元立呕心沥血编写出的环口焊接指令,只见庞大的机械手操持焊枪,灵巧地完成了沿环口360度圆滑过渡,且焊缝毫无瑕疵。

  “在班长带领下,我们已自主开发出数百种自动焊程序,使机械手的功能大大拓展,甚至远超国外机械手厂家想象。”班组员工自豪地告诉记者,因真正做到了“一手抵十人”,目前机械手已承担起全车间60%以上的焊接量,为企业迅速提升转向架产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转向架研制基地,作出重要贡献。

  “转向架被喻为高铁的‘飞毛腿’,能用技术工人的创新智慧,为焊接机器人打造‘最强大脑’,托起纵横飞驰的中国高铁,让我们充满了职业价值感。”谢元立乐呵呵地说。

  勇于创新成就“常胜焊将”

  接到5号机分割屏爆管抢修指令,王吉伟迅速带领工友钻进炉膛内,一口气更换管子12根,焊接焊口24个,当所有焊缝一次性探伤合格,听到锅炉重启的轰鸣声,这个疲惫的汉子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发生在国家能源集团双辽发电有限公司的一幕。

  作为公司焊接班技术员,王吉伟参加过500余次锅炉抢修战役,一次性合格率超过90%,人送绰号“常胜焊将”。“锅炉发电,余热供暖,每出故障,都是影响老百姓用电取暖的大事,要在最短时间完成抢修,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也离不开创新的头脑”,王吉伟深有感触地说。

  比如,锅炉内各种管道布置复杂,一旦出现故障需进行焊接补救时,一些“盲区”和“抠手”之处便难以施焊,且难以保证焊缝质量,而如果一次焊接不合格,就意味着抢修工作量要延时翻倍进行。为破解这个行业老大难,王吉伟苦思冥想,研制出一套模拟装置,可还原现场故障,试验成功后再实施抢修,一举解决了“困难位置焊接”和“小间隙焊接”两方面技术难题,并在焊工技能培训方面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迅速在10多家电厂被推广使用。

  “出故障时抢修,没问题时维护”,锅炉高温炉烟管道,是王吉伟所在班组日常维护的重点部位。该管道缺陷多,漏风率高,维护量大,让全班头疼不已。基于自己积累的维检修经验,王吉伟反复琢磨,又研制出一种轻型烟管道伸缩节,使改造后的高温炉烟管道整体结构轻量化,受力更均匀,使用周期更长,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厂里节约维护费用近百万元。

  “熟悉生产一线,是技术工人参与创新创造的优势,小岗位连着大事业,小发明也有大作用。”王吉伟对记者说。

  演绎生产线上的“百变星君”

  很多人都看过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百变星君》,在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业分公司,也有一位“百变星君”——焊接大拿丁照民。他不仅拥有一身精湛的焊接技艺,还广泛自学了铆、钳、锻、机械原理、机械制图……基于这十八般武艺,他屡屡跨岗位为企业攻关,并自主研发出工位器具150件,完成各类创新成果600多项。

  “我们公司进口设备多,每次出现故障,要么从国外进口配件,要么请国外专家出马,费用高不说,还因维修周期长经常耽误生产。”指着生产线上的进口螺旋排屑机构,丁照民对记者说:“这台设备就曾故障频发,重新进口一台至少要花8000元,而发货周期长达两个多月。为破解这个难题,我仔细研究其工作原理,自己制图设计、放样下料、煨制冷却……最终做出5个性能优异的排屑器,每个成本仅200元。”

  遍访富奥泵业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记者发现,几乎每个车间都有丁照民的“勋功章”。 2012年该公司新厂区建成投产前,为杜绝厂房内“铁屑飞溅、油污满地”现象,厂里把“为生产设备制造主动防护装置”的紧急任务交给了丁照民。300多台设备,型号不一、结构迥异,丁照民每天工作15个小时,硬是在一年内自行设计、制造出了车床冷却液除尘器、专用清洗机等300余种防护装置,极大改善了工厂作业环境。同时,他还创新设计出2条工件周转流水线,既能有效防止工件周转损伤,还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创新不仅是科学家科研院所的事,工人的岗位创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人人勇于创新,我们就能共同撑起‘中国智造’的钢筋铁骨。”丁照民感慨道。(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爸爸妈妈,我长大啦!

  • 梁俊,用美好的方式将诗带回乡村

  • “我们的午餐会上网”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工程机器人韶关“比武”满载而归

    在刚刚结束的韶关2019年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上,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虽为首次出征,但是6支参赛队收获了一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优胜奖的佳绩。

  • “善于创新”成为最突出的职业气质

     打造焊接机械手“最强大脑”的谢元立,被誉为“常胜焊将”的王吉伟,拥有一身精湛焊接技艺的丁照民……近日,经严格评审,第三届“吉林工匠”揭晓。

教育论坛

  • 职业院校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 美育工作不是“锦上添花”

     据《人民日报》报道,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后,全国学校美育工作加速推进,育人效果持续增强。

名人坊

  • 冯骥才 唤醒文化自觉的“中国符号”

     冯骥才的头衔很多: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但熟悉他的朋友都喜欢叫他“大冯”——这也是他的微信名。

  • 刘本培:讲台上的“胡杨”

    近日,87岁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退休教师刘本培离开了他一生热爱的三尺讲台,离开了他付出全部心血的地质教学事业。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