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 烈日炎炎,蝉鸣阵阵。在位于京能集团劳模博物园的一个劳模书屋里,伴着浓郁的咖啡香和空调风的丝丝凉意,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会正在举行。
当天,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举办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劳模工匠培训。大国工匠高凤林、谭文波、王进、朱恒银及时代楷模张黎明以“新时代劳模工匠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结合亲身经历和读书心得,畅谈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身着统一的白色学员衫,近百名来自能源化学地质系统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术能手专注地倾听着5位主讲人的分享。
不忘初心 坚定信仰
“我的初心来源于3个方面:父辈的言传身教、英雄人物的榜样引领和老师傅带我入门的指导。”国家电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一班班长张黎明如是说。
张黎明还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中《人桥》一文,课文中10位战士用肩膀扛着木梯保证部队渡河,而在他刚入行时,每每在抢修路上遇到沟壑水渠,总是班里年纪最大的师傅跳进泥坑搭木梯。
“他们那‘一跳’和小学课本里描绘的场景重叠在一起,深深印在我的心中。”张黎明动情地说。
身穿中国红钻探工作服的谭文波一张嘴,学员们的笑声就没停下。
“曾经有记者问我,谭文波,你为什么能得到‘大国工匠’的荣誉。这可把我难住了,难道是因为我长得漂亮?” 台下笑声一片。“这不是戳我痛点嘛,还好有句话救了我——劳动最美、劳动最崇高!”操着一口“川普”的谭文波幽默地说。
谭文波作为共和国第一代石油工人之子,因为父亲的一句“年轻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教诲,一头扎进大漠油田27年。
他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家都不陌生,主角保尔一生非常坎坷,一路坚持走下来靠的是毅力。毅力的源泉是什么,我认为是信仰!”
“我国也有很多有着坚定信仰的‘保尔’,像王进喜、吴运铎等人。正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保尔’将科学精神、实干精神、奋斗精神、工匠精神熔铸在国家建设中,我们的中国梦才得以实现!”大国工匠高凤林说。
工匠精神 代代相传
“以前我们都听说过测绘人吴昭璞的故事,今天听青年志愿者讲述,才知道他的儿子也子承父业走上了测绘岗位。”张黎明说。
张黎明口中的背后故事,是国测一大队测绘员吴昭璞的儿子吴永安寻找父亲墓碑的故事。
1960年,吴昭璞在新疆南湖戈壁作业时遭遇断水断粮,他把仅剩的一点点水交给队友让他们撤离,自己一个人留下来看守仪器和资料。3天后,当队友从200公里外水源地赶回来时,眼前的情景惨不忍睹:牙膏吃光了,墨水喝干了,身高1.7米的吴昭璞已干瘪不足1.3米,口含黄沙十指深深插进沙土,然而,仪器被他的衣服捂得严严实实,资料保护得整整齐齐。
多年以后,吴昭璞的儿子吴永安子承父业,来到了国测一大队。第一次去野外执行任务,他就申请去了父亲曾经战斗过的新疆南湖。在茫茫沙漠,面对众多无名墓碑,吴永安没能找到父亲的墓地。他便在每一个墓碑前浇上清水,大声哭喊着“爸爸,我给您送水来啦”。
听到这样的故事,同张黎明一样,许多学员的眼眶湿润了。
讲解这段故事的青年志愿者张敏,是京能集团基层团委负责人。她告诉记者:“我被国测一大队几代人前仆后继、不忘初心的壮举深深打动。这让我认识到工作不只是为了领导的肯定,是为了荣誉,更是为了自己的初心,为了入职时,干就干好,越干越好的自我要求,不管时光改变了什么,自己的初心不能变。”
在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指导下,京能集团建设打造了具有劳模博物馆性质和功能的劳模博物园,劳模林、劳模宣传栏、劳模书屋、劳模丰碑园、劳模雕塑园、劳模影剧厅无一不在讲述着劳动者的坚定信仰和感人事迹。
几位大国工匠早已名声显赫,但在荣誉面前,他们总是很谦虚。44年始终如一坚守在地质钻探野外一线岗位的朱恒银说:“我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希望能把这种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以及技术都传承给年轻人,为国家找到更多大矿、富矿做贡献。”(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逸萌)
放家里“拆房”、送培训班“烧钱”。暑期还未过半,“混世魔王”们成天“大闹天宫”,让很多家长感觉“命只剩半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1997年,江西萍乡芦溪县成立特殊教育学校,师范毕业在村小当老师的刘小清刚刚怀孕,马上报了名。
唐长孺,1911年生于江苏吴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1944年来武汉大学任教直到去世,国家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