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名人坊

“校长妈妈”刘小清的好人接力

2019-07-31 08:15:32

  新华社南昌7月30日电题:满是孩子的教室里,既没有朗朗读书声,也没有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一位老师一边对着孩子的耳边大声读着拼音字母,一边把孩子的小手贴在自己的咽部,让孩子感受声带的振动。这样的课,这位老师一上就是22年。

  1997年,江西萍乡芦溪县成立特殊教育学校,师范毕业在村小当老师的刘小清刚刚怀孕,马上报了名。周围的人说,天天陪着痴呆聋哑伢子,你就不怕胎教不好生个聋子。她付诸一笑。

  现实比她想象的更难。

  自闭症孩子一上课就往外跑,智障的孩子把草席拆了塞进耳朵,几个个子比老师还高的孩子却没有自理能力……刘小清手忙脚乱,喘口气的工夫就偷偷抹两把眼泪。

  1972年出生在江西萍乡芦溪县的刘小清从小吃过贫困的苦。8岁时家里还没钱送她上学,她背着小妹妹偷偷站在村里小学的教室外听孩子们读书。“教室里走出来一个老师,把我领进教室,第二天她替我交了两元五角学费。”刘小清回忆说,“那位叫易绍萍的老师,递给我一个‘好人接力棒’,种下了我的人生目标。”

  给自闭症孩子的训练有一项是训练孩子开口叫人,对着孩子无数遍说,枯燥乏味,刘小清几乎要放弃。一次家长来学校参加互动,一个从未说过话的自闭症孩子颤巍巍地给妈妈端去一杯水,喊出了第一声“妈妈”。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妈妈”,让家长和老师都愣了足足有十秒钟。孩子妈妈紧接着嚎啕大哭,老师也都纷纷哭了。

  22年时光逝去,从一位特教老师到特校校长,一百多个残疾孩子从她的手中走向社会。

  刘小清的办公室大柜里,锁着一双皮鞋。皮鞋已经是多年前的款式,虽然不再锃亮,却看得出从没穿过。“这是一个聋哑女学生送给我的,女孩从我这里毕业以后学了刺绣,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这双鞋送给我。”鞋里的小纸条上写着“送给刘妈妈”。

  “我教的孩子没有进入名校的,更没有成名成家的,但能让他们坚定生活信心、告别自卑,能像正常人一样顺利成家立业,我就最高兴。”刘小清说。(新华社记者 周密)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对超前教学要下猛药

  • 山里娃的新篮球

  • 骄阳下的微笑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尤宁的“带电”人生

    今年46岁的尤宁是国网新安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的班长,1994年他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一名电力工人。

  • 劳模园里的读书会

    7月27日, 烈日炎炎,蝉鸣阵阵。在位于京能集团劳模博物园的一个劳模书屋里,伴着浓郁的咖啡香和空调风的丝丝凉意,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会正在举行。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