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上的找油先锋
“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喝不饱。”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缺氧,沟壑纵横,寸草不生,被称为世界级勘探难题。
-
让更多一线职工成为“发明家”
4月12日,笔者在四川鸿舰成套分公司生产现场看到,小型工段车工谭忠梅把一个不规则零件直接装卡在三爪卡盘上。
图为崆峒区“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教师给学生教授戏曲基本功。 韩晓咏 摄
中新网兰州5月6日电 (魏丽)“劝爹爹放宽心村头站稳,儿我有几句话禀告双亲……”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青少年戏曲培训基地”的排练如火如荼,阵阵清脆又不失童真的梨园雅韵不时传出。
在戏曲课堂上,平凉市第十中学八年级八班的蒋怡凡身着戏装,踢着“朝天蹬”,在舞台中间亮相。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已然有模有样。
随着韵律十足的铿锵声起,他的同班同学马春阳一板一眼地唱了起来,曲调高亢激越,在校园上空回荡……这样的场景在平凉十中的校园里已经成为常态,许多学生都能有模有样地唱上几段。
图为“小戏骨”正在做准备。 韩晓咏 摄
作为崆峒区“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中的佼佼者,成立近三年的平凉十中戏曲社团圈粉无数,校园文化也因此“鲜活”了起来。
2016年10月,在平凉十中校长李添丁的多方努力下,该校成立了崆峒区第一个校园秦腔社团,并聘请了国家二级演员蒲虎勤为指导教师,每天下午义务教学辅导。从此,蒲老师便与十中的孩子们结下了戏曲缘。
三年来,从基础戏剧知识到踢腿、下腰、翻身、喊嗓等基本功,蒲虎勤手口相授、言传身教,先后培养了42名戏曲小学员。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熟悉戏曲,蒲虎勤采取了讲演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他翻转腾挪的演绎中,学生们渐渐地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社团的小学员们已经能够演出眉户剧《父亲》、秦腔选段《虎口缘》《花亭相会》《花木兰》《十五贯》等多部经典剧目。学员蒲铭捷、张丽更是在第21届全国少儿戏曲荟萃活动中荣获了小梅花金奖。
“现在,我们的社团活动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追崇的新风尚。”能为戏曲传承推广贡献力量,身为专业演员的蒲虎勤言语间透着欣慰与满足,“戏曲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有机会零距离亲近戏曲,他们才会爱上戏曲,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将古老的戏曲艺术融入当代校园文化,是平凉十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有益尝试。课间休息、戏曲课堂、课外活动,名家名段余音袅袅,潜移默化中,学生们欣赏了戏曲,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艺术修养。
“以前我听不懂戏,一听就瞌睡,现在经常看同学们演出,老师还会给我们讲解,我都‘上瘾’了,越听越想听!”七年级四班的陶莹莹笑着说,她经常跟爷爷一起听戏,时不时还能交流点评一下。
图为学生登台表演前“热身”。 韩晓咏 摄
“我们还探索编写了戏曲校本课程,把戏曲知识和欣赏列入到学校教学计划中,学生们都很喜欢。”平凉十中副校长韩晓咏表示,培养学生听戏唱戏,参与传承,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手眼身步传神韵,唱念做打皆功夫。因为一段演唱秦腔的视频在直播平台上吸引了上万戏迷粉丝,“小戏骨”马春阳已经成了“网红”。“一站到舞台上我就很兴奋!”刚练完功完的他脸上红扑扑的,“刚开始,我觉得秦腔是爷爷奶奶辈们唱的,接触之后才发现它博大精深,唱好秦腔已经成了我的梦想。”
“薪火相传育桃李,百花齐放唱春秋。”平凉十中校长李添丁说,学校的社团活动会一直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喝不饱。”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缺氧,沟壑纵横,寸草不生,被称为世界级勘探难题。
4月12日,笔者在四川鸿舰成套分公司生产现场看到,小型工段车工谭忠梅把一个不规则零件直接装卡在三爪卡盘上。
未来就业面对的一个最大挑战,也是现在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所谓人工智能的崛起。
近年来,论文抄袭、伪造文献、成果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再过两天,我上岛就满10年了,时间过得真快!”4月26日,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中学校长孙玄在海口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连连感慨。
他有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之称,33岁就获得素有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此后,几乎拿遍了数学界所有的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