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白刚勋——
培养像科学家那样思考的高中生
白刚勋参与学生小组活动。本报记者 孙军 摄
■中国好校长
白刚勋,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山东省十大教科研名校长,山东省优秀校长,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教育部第二期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培养工程人选,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曾获选年度全国海洋人物。
我认为兴趣就是海洋教育很好的切入点,进而再把兴趣转化为能力,将能力与未来专业发展对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白刚勋
1987年,白刚勋从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带着自己的憧憬与梦想走上了教育事业的征程。此后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从一名普通数学教师成长为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即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下文简称“三十九中”)校长,凭借着超前而又富有远虑的海洋教育意识,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学海洋教育课程体系,为海洋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了典范;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展项目式教学,被誉为全国基础教育的标杆。他坚信“问题即机遇”,遇到挑战不断变革,让一所传统名校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科学家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激活海洋教育育人资源
2008年7月,时任山东省重点高中青岛第二中学副校长的白刚勋被调到三十九中担任校长。作为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那时的三十九中没有海洋基础教育。学校该如何发挥大学资源优势,他做了长时间的思考与调研。2008年底,白刚勋去看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下文简称“海大”)原校长管华诗。管华诗的一番话对他启发很大:“海大不少海洋专业的学生入学分数很高,但培养潜力不大,这些学生缺乏对海洋的兴趣,缺乏一定的海洋专业基础,更缺乏对海洋专业发展的志向,至于毕业后是否从事海洋领域的工作,学生也很茫然。”
白刚勋认为,问题虽然表现在大学生身上,但根源却在于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只顾升学率,没有真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他意识到,作为海大附中应该加强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在广泛听取中国海洋大学专家建议、发动全校师生大讨论的基础上,他毅然把海洋教育确定为学校发展的特色。2011年,青岛市唯一“海洋教育实验班”应运而生。
“人人都有好奇心,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认为兴趣就是海洋教育很好的切入点,进而再把兴趣转化为能力,将能力与未来专业发展对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白刚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自己明确的见解。为此,学校每周邀请海洋专家给学生开设一次讲座,他高兴地称之为一周一次“仰望星空”。让学生近距离与科学家对话,帮学生打开思维,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同时,学校坚持每学期给学生一项课题研究的任务,学生可以自由组合,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实验探究。学校还特邀专家教授,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指导和评审,学生最后还要进行结题答辩汇报。
兴趣使然,学校的很多学生拿出了超出想象的课题研究成果。2015级学生石哲璇暑假在校实验室里待了整整一个月,完成了38页结题报告,最后以《微拟球藻对海水养殖废水氮磷的去除效果》为题发表在国家学术期刊《中学生物教学》上。目前在海大就读的毕业生付哲平,高二时就完成了一篇关于“海泥细菌发电”的课题论文,与他现在的大学论文发表在同一学术杂志上。一批批中学生课题,被专家誉为“中学生做出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水平”。
“通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他们从中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所在,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快乐。”白刚勋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点,而且通过体验加深了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所以他又一次开始思索如何把海洋课题的学习方式常态化,将课题研究与国家基础课程的学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