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名人坊

一本《大学语文》影响数代人 曾让学生用作品代替毕业论文

2019-06-27 11:27:17

  2013年11月8日,徐中玉捐百万元助学款给华东师大获颁证书。新华社发

 

 

  逝者

  徐中玉

  1915———2019

  江苏江阴人,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曾历任中山、山东、同济、复旦、沪江诸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徐中玉自选集》、《美国印象》等,主编文学研究丛书7套、大学教材《大学语文》5种及《大学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1981年,其担任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出版。近40年,仅全日制本科《大学语文》教材,累计发行3000多万册。2014年12月,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被称为“大学语文之父”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于6月25日凌晨逝世,享年105岁。

  这位中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编写了新中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迄今累计发行3000多万册,为提升中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出了卓越贡献。徐中玉的家在华东师大二村一幢老洋房的顶层,老人家生活极为朴素。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他在这里读书、治学、育人,成著作千万字。徐中玉的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毛时安评价先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3年,徐中玉除捐赠自己的藏书外,还捐出100万元设立“中玉教育基金”,用于帮助华东师大中文系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名曾获得“中玉奖学金”的学生表示,久闻徐先生风骨,该奖学金使她缓解,生活压力,并鼓励着她继续学习研究文学。

  目光前瞻

  主编《大学语文》影响几代学子

  6月25日,南都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先生治丧小组处获悉,徐中玉先生系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凌晨3时3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5岁。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先生治丧小组表示,将于6月28日上午10时,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为徐中玉先生送行。

  自1952年到华东师范大学执教,徐中玉先后任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等。可以说,徐中玉的名字是和“大学语文”联系在一起的,他主编的《大学语文》影响了几代学子的高等语文素养。

  在《我为何倡导“大学语文”》一文中,徐中玉曾回忆:“1980年,我与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教授联合发起倡议,在高校中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当时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识匮乏、文化素养缺失的问题,恢复大学语文课程主要是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的。”1981年,由他担任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大学语文》教材目前更新到第11版,一直是由徐中玉先生主编。她介绍,《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生公共课教材,迄今累计发行3000多万册。这本书的序言中,徐中玉写下这样一段话:“现在很多大学生,语文水平较低。试问,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

  徐中玉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之不同,是在其研究性、深入性和创新性上。大学语文不是中学语文教育量的补充,两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南都记者了解到,《大学语文》精选中国优秀文学名作为主,兼收影响较大的外国文学精品,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

  徐中玉曾说,该教材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熏陶和润泽,注重学生思考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希望切实提高学生对文学精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让真、善、美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笔耕砚田

  四十年摘抄资料逾千万字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庆祝徐中玉教授九十华诞文集》记录了徐先生的生平自述。

  1915年2月15日,徐中玉出生在江苏江阴,他自称家里“一亩地、一间屋”都没有,生活清贫。他小学毕业后去邻镇杨舍(即今张家港市治所)读到初中毕业,接着考上免费还可供饭的省立无锡中学高中师范科。毕业后当了两年小学教师,凭服务证才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

  他自述,高中读书时已爱好写作,是从写抗日宣传文字开始的。他说,选上“中文系”,以及选上“研究”这个行当谁也没有勉强他,也未为此特地请教过人。“完全是凭自己爱好走上了这条路,还要一路走到底了。”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校庆筹备办公室官网上一篇关于徐先生的文章解开了先生著作等身的奥秘。

  文章写到,读大学期间,时任“中大文学会”主席的徐中玉曾被老舍推荐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头角崭露。1939年,他到中山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攻读宋代诗歌理论,两年时间抄下了上万张卡片,书就论文三十万言,令人叹为观止。徐中玉先生向来重视搜集之功,亦不辞抄撮之劳,四十余年摘抄资料逾千万字。

  徐先生说,筛选本身就是一个思索的过程,就是进步之道。他还说自己剪报在内容上、时间上都没有一定之规,但是手头一定要有资料。徐中玉治学几十载,汗牛充栋,著作等身,正基于此。

  徐中玉几十年来精心写作、编著教学书籍约1000万字,主编教材期刊也达2000万字。他著有《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徐中玉自选集》《美国印象》等,主编文学研究丛书7套、大学教材《大学语文》5种及《大学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等。1981年,由徐中玉担任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出版。

  2013年7月,六卷本《徐中玉文集》出版。在《徐中玉文集》首发仪式上,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代表全校师生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我们羡慕先生的学养,它属于华东师大最宝贵的学术财富;我们爱戴先生的品格,它堪称华东师大最高雅的人生典范;我们学习先生的榜样,它体现了华东师大最纯正的为师之道。”

  徐中玉的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毛时安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耿直仗义

  百岁生日捐出平生百万积蓄

  2013年11月8日,华东师范大学为徐中玉先生举行百岁寿诞庆祝会,先生将稿费等平生积蓄100万元捐给师大中文系成立“中玉教育基金”。“虽然年届百岁,在有生之年我还要继续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我一生钟爱的文学事业贡献一分力量。拿出一些积蓄支援贫困学生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数目不多,略表心意而已,谢谢大家给这个机会。”

  曾获2017年度“中玉奖学金”的华东师大硕士研究生陈仪告诉南都记者,今年硕士毕业后,她将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方向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她坦承,没能见证上世纪80年代华东师大文学系的辉煌年代,但久闻徐先生的学者风骨。2017年,就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陈仪正面临着选择的关口———“工作还是读书?”她说,“中玉奖学金”不仅缓解了她当时生活的压力,也激励着她继续攻读文学。

  1978年至1984年,徐中玉担任了两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其间,系里出现了全国知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孙颙、赵丽宏、王小鹰、陈丹燕等一批青年作家脱颖而出,在文坛崭露头角。

  与之相关,有件事情经常被后学提及。当时出任中文系主任的徐中玉宣布了一条直到如今看来都十分“前卫”的规定:在创作上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用文学作品代替。

  他在《庆祝徐中玉教授九十华诞文集》的自述中提到,由于文学现象的丰富性、复杂性,这类思想体系往往只能在局部起到开拓、深化的作用,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将之奉为金科玉律。没有一种理论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文艺研究不能搞教条主义。“我搞文学研究工作,从未想建立什么庞大的体系,或高谈一套一套的理论,或服膺五光十色的主义。”

  2014年12月,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举行,徐中玉先生获得“终身成就奖”。他说,“我很高兴,我做得不够好,还要努力。”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中有关于徐中玉先生的口述资料,他告诫青年学者,如今从事学术研究的环境非常好,机会难得,一个人终归要靠真才实学才能立足,青年人无论如何要真正用功,研究方向也要对路,要潜下心去,切不可急功近利。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苏海伦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平安暑假

  • 禁毒教育进校园

  • 改变育人方式 提升科技素养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感谢大赛让我们农民工有机会展现自己的风采,今后我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在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总结大会上,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农民工许纪平的发言收获全场热烈掌声。

  • 一线工人有了“创新”基因

     2019年3月2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王钦峰赶往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履职之余,王钦峰还不忘用微信与豪迈集团的王钦峰创新工作室成员魏晓交流技术心得。

教育论坛

  • “戒尺进校”意在构建良好教育环境

     近些年来,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渐成敏感话题。面对教师惩戒学生往往出现两难的状况,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进行了大胆尝试:该校自2018年3月开始请戒尺进课堂,对违规学生实施轻微惩戒。

  • 志愿填报谨防不实信息误导

    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早已是阳光工程,凡是打着“必中”“精准报考”“内部消息”“与某某高校密切合作”等各类旗号的志愿填报宣传,均是挂羊头卖狗肉式的虚假宣传或有意误导,不可轻信。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