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工作报告点赞的“法官妈妈”——
陈海仪:帮四百失足少年走向新生
中国教育报记者 焦以璇 柴葳
“广州中院陈海仪法官用母亲般的关怀帮助失足少年走向新生。”这句话,出现在今年两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被报告点赞的法官陈海仪,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她正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审议这份报告。
“非常荣幸能代表许许多多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少年司法人被写进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陈海仪难掩激动与兴奋。
少年审判是刑事审判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20多年来,在这个情、理、法碰撞最为激烈的领域,陈海仪用满满的正能量教育、感化失足少年。她审理的案件超过5000件,已帮助400余名失足未成年人返回学校,有些失足少年还在她的帮助下顺利考上大学、成家立业,她也被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
陈海仪注意到,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有一大段文字专门论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整段论述了防治校园性侵。“这充分说明最高法和最高检对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下了很大功夫。”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还提到,加强对无人抚养儿童的保护,贵州等地的法院专门制定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文件,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加强校园欺凌预防处置,审结相关案件4192件。会同教育部等完善校园安全事故处理机制,依法惩治涉及“校闹”的犯罪。
“3万余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落实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目前正担任3所学校法治副校长的陈海仪印象深刻。在她看来,法治副校长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依法治校的落实,促进青少年法治教育。
“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参与校园规章制度设立、开设校园安全讲座、及时处理校园安全隐患等,做好智囊和参谋。”陈海仪认为,在今后的学校法治建设过程中,法治副校长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完善制度设计,明确法治副校长的责权利并进一步融入学校的决策过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中国教育报北京5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