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职校风采

实施“三大工程” 筑牢“人才大厦”

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凸显

王丽英
2019-11-27 13:28:48

  固立教之本,浚兴教之源。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视为兴教之源,学校谢炳冲校长说:“人才是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真正做到识才、爱才、用才、聚才,学校发展的底气才更足,发展的动力才更旺。”充分体现出学校爱才用才的人才观。

  近年来,学校以名校建设为契机,以“素质提升、专家引领、名师打造、团队合作、机制保障”为思路,整体构建师资队伍“三大工程”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承载着满满教育使命感与教育智慧的“三大工程”自实施以来,由全面布局到层层推进,先进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体制机制,为学校快速发展筑牢“人才大厦”。

  教师能力培养与提升工程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人之帅也。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学校积极构建师德养成体系,通过开展师德专题培训、评选最美教师、召开名优教师报告会等系列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导教师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以学校开展的各类师生活动为载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使教师做一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德行天下的品行之师。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岗位晋级的重要依据。

  教研是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成长的源泉,搞好教研可以是教学与科研协同互补,形成科研促教学、教学促科研的良性循环。为此,学校建立教改平台,将选择性课改理念转化为学生培育目标要求,落实到每位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中;并以名师工作室为主导,引领教师积极参加教研课改活动,通过编写教材、撰写论文、课题立项研究,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放眼今天,信息化技术革命浪潮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学校因势而动,统筹谋划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按照设施装备到位、能力培训到位、教学应用到位的原则,通过定期请专家到校授课指导,提升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换,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通过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说课等措施,大大激发了教师应用教学信息资源、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兴趣,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力。

  此外,学校建立技术研发平台,鼓励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社区学校、校企联合体、中高职联盟的有利条件,把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案,使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专业教师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把专业知识、科研优势有效地投入社会,转变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教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研改革能力,促进知识转化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名师打造与引领工程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用名师崇高的师德师风、优秀的教学业绩、扎实的教风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保驾护航,更能引领学校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为此,学校制定名师培养与管理制度,聘请专家从教师中遴选出在教书育人、专业引领、教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对象,并制定名师培养规划和标准,明确目标任务,名师培养对象通过开展教学与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学校搭建各类平台,组织名师培养对象外出进行研修,使他们拓宽视野,了解学科教学前沿动态,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教育理论素养。通过学习提升名师的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孵化器、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由市级名师担任工作室的首席名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究、交流和“传帮带”活动,在培养周期内培养3名以上新教师或青年教师。名师工作室立足学校,承担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任务,定期开展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训室建设等教育教学活动,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抓好课题研究,争做学者型、研究型教师,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教师团队构建与发展工程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教师团队建设是激励鞭策教师成长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学校积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的信息化手段运用研究团队,构建一支社会服务意识、技术能力强的技术开发服务咨询团队,构建一支专业课程建设开发团队。3支团队紧密合作、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学校在信息化运用、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课程研究等方面健康发展。

  以骨干教师为核心,构建一支信息化手段运用研究团队。以微课微视频、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应用、教育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应用与管理作为团队的专业特色与工作项目。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团队提供有力的支持;发挥名优教师的引导、组织、推动作用,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信息技术人才梯队建设,采取名优教师引领、同伴互助、对外交流等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力,使其在责任心与技术方面不断提升。

  以高级技师为核心,构建一支技术开发服务咨询团队。以参与服务咨询、深化校企合作、参与技术开发作为团队的专业特色与工作项目。依托校企合作,把教师下企业作为打造“双师型”团队、提升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聘任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优秀的兼职教师加入技师团队,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团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社区学校为依托,通过利用学校师资、场地、设备、培训机制,每年开展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培训活动;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技师培养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技师培养激励机制、规划目标,激发专业课教师考取技师证的热情,并从中遴选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参加培训,考取技师职业资格证;聘请高校、企业的导师来校进行理论和实操指导,建立导师人才库;以校企联合体为依托,在设备、人力、技术、信息、文化等方面共建共享,实现共谋发展;以中高职联盟为依托,打通学校与高职联盟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等方面的通道,有效促进学校和地区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以名师为核心,构建一支专业课程建设开发团队。以课程为载体,以课程建设和创新为工作目标,制定并落实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开发团队建设规划,建立考核和激励制度;定期研讨教学改革政策,把握教育教学动态;通过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兼职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活动,相互学习,各自补齐短板,弥补课程开发的盲点;通过专家的引领指导解决团队的研发难题;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团队的创新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三大工程”筑牢“人才大厦”

  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持续推进,写下一串串令人振奋的数字:

  近3年来,学校培养了两位省级有影响力的名师、4位地市级名师、6位校级名师,并形成由省级名师、市级名师、学校名师等多层次构成的名优人才队伍体系。

  教师撰写发表论文103篇,获奖67篇;各类各级课题申报立项结题22个;编写校本教材17本;教师参加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占比96.4%;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业务评比获奖23人次;微课作品34件。

  在教师能力培养上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全校教师累计听课数3099节,每学期举办2次教师能力提升专题讲座活动;本年度教师立项课题13个,其中温州市级2个、省级教师发展规划课题4个、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课题1个、获省职成教优秀教研成果奖1个。在名师培养工程上,制定了“名优教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叶海鹤老师评上省特级教师,朱周周老师成功申报温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潘慧颖等4位老师评上温州市骨干教师,谢炳冲、郑雅2位老师分别评上瑞安市名校长、名师。在教师团队建设上,制定了“瑞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探索基于“站+室”模式的教师团队建设机制,筹建“企业教师工作站”,并以打造“名特优教师”全国巾帼文明岗为目标,成立以省特级教师戴玉珍、叶海鹤领衔的9个校内名师大师工作室。

  成绩的背后是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的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实践证明“三大工程”师资队伍培养体系聚人心、合众力,激发了学校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让各类人才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自由天地,在绽放自身光彩的同时,为学校的快速发展筑牢基石。

  (王丽英)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邢台市桥东区78个社区全部建有儿童之家

  • 精品教研成果展示

  • 让思政课的阳光洒满津城的每一个角落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 一些高校为争ESI排名“奇招”频出

    “捷报,xx学校新增5个ESI前1%学科”“xx学校ESI综合排名已实现持续12个月稳步攀升”……近年来,每隔两个月,ESI排名的公布都会牵动众多高校的神经。

  • 学生兴趣培养岂能强制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省禹州市某学校疑似强制学生停上正常课,让学生参加校内收费兴趣班,引起了广大网友关注。

名人坊

  • 吴文俊:世事变迁,唯创新不变

    近日,已故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作为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吴文俊在拓扑学等领域的卓著成果迄今为人所称道,他提出的“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 “我愿意终生为农民做事”

    早上5点半,夜色依旧朦胧,繁华的都市还未苏醒,安徽农业大学年过九旬的老教授胡承霖已经从家出发,赶最早一班合肥前往涡阳县的大巴车。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