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这与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浙江、陕西、山西三省考察时提出的理念相呼应,彰显了党中央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写进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和全民的共同行动;以新环保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陆续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中央环保督察雷厉风行,打响蓝天保卫战等污染防治七大战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路上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因此,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决不能半途而废、重回老路。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需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纵观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现代转型几乎都是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然而,这条外延式的粗放发展模式由于资源有限性的限制,不仅难以持续,而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污染等现代性难题。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就必须要坚持做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一条立足本地资源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的发展道路;要科学谋划、统筹布局,建立一条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把稳中求进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稳是前提、稳是大局,进是方向、进是目的。至于何时稳,何时进,关键要把握“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社会的稳定程度、环境资源的可承受度等之间找平衡点,当进则进,宜稳则稳。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