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国际

跨越一个半世纪的手工教育

康建朝
2019-12-20 11:05:59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念和经验,可为我国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早在1866年,芬兰还是附属于俄罗斯帝国的大公国,手工教育作为普通民众学校的必修课就被写入了国家法案。而且,作为一门必修科目,手工学科具有和芬兰语、数学等常规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自此至今长达150余年的时间,手工学科始终作为芬兰中小学的国家必修课,发挥着重要育人价值和作用。不仅如此,在芬兰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改中,手工教育的学科地位进一步得到重视和提升。

  作为一门动手做的课程,手工教育在芬兰为何受到如此重视?有关这门课程的教育理念从何缘起?它在芬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有何新变化?本文将分析支撑它作为国家必修课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育人价值,其教学模式与内容,以及它对我国当下一些基础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的参考意义。

  理念溯源 最早将手工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

  据相关研究,芬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在中小学开设手工教育课程的国家。将手工作为中小学专门科目并发挥其更广泛意义上普通教育功能的理念,最早是由芬兰教育家乌诺·齐格纽斯(Uno Cygnaeus,1810—1888)提出的。也正是在他所做的思想传播、政策建议、实践探索等一系列努力之下,手工教育作为学校必修课程才最终被写入当时的国家法案。

  在1847年,齐格纽斯公开发表了对当时学校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强烈批判,他的观点受到政府高度重视。齐格纽斯并未止步于此,他结合国际游历和见闻,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学校教育改革的观点,并给当时的执政者提出许多教育改革建议与方案。

  1866年,手工教育终被写进国家法案,规定所有的民众学校都要开设手工课程。根据当时的规定,男生学习男生手工而女生学习女生手工。所谓男生手工,大体指的是木工、金工、农具制造等,而女生手工则大体包括针织、缝纫、布艺等。后来到1884—1886年,齐格纽斯领导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正式编写学校手工课程,创编了包括刷子制作、勺子制作、树皮加工、板材加工等70余个手工教学模型,并对手工制作的顺序、精确度、责任、坚持、姿势、动作、练习、工具等进行说明,从而为学校开展手工课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基础。

  值得探讨的是,齐格纽斯关于学校手工教育的开创性观点并非凭空产生。他主要受到当时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1782—1852)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的深刻影响。具体而言,在理念上他更多受到裴斯泰洛齐影响,而在实践模式上则更多受到福禄贝尔的启发。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发展要通过头脑、心灵和双手的三维立体发展来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应该通过观察和反思生成自己的结论,并且努力从经验和环境中获得价值与意义。他还认为,人的本质不仅包括知识与思考,也包括技能和动手能力,技能技巧的发展同知识的学习一样重要。

  这些教育思想理念对齐格纽斯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1859年,齐格纽斯曾写道:“我有种信念已经长达17年,就是实践性的手工教育应该成为民众学校促进孩子发展的必备工具,但我也一直理解单纯的器械操作不可能大范围普及推广。所以我的教育旅行就是为了寻找‘为了操作而教育以及通过操作来教育’的实践案例。”

  当时,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恩物”玩具,旨在通过绒线球、积木等直观具体的实物教具,来发展儿童早期对自然与世界的初步感知能力。这套面向幼儿设计的玩教具所包含的技术和模型,现在仍是芬兰手工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而且,“恩物”的理念与目标与芬兰国家课程中对手工教育的目标要求很一致。

  然而,齐格纽斯对福禄贝尔等人的观点做了相应的创新发展。他认为,手工教育也适用于年长的孩子,小学阶段的孩子也要学习一些手工课程,借此来发展孩子的灵巧度和艺术素养,从而进一步发展通用的实践技能。

  继承创新 手工教育在新课改中的角色变化

  在时代与社会变迁的推动、国家教育宏观发展政策的指引、周期性课改传统的促进等背景下,芬兰2013年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于2016年8月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芬兰手工教育在本次新课改中的角色和地位得到进一步重视与提升,其变化与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手工科目的课时量有所增加。新课标发布后,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官网上随即做了有关新课改的权威解读,表明芬兰在每一轮新课改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课时的重新分配与调整,而本次新课标在课时分配上的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一至九年级的艺术与手工学科的课时。新课标规定:一、二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每周1节手工课,三至六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每周1.25节课,七至九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每周2节或3节课。依照芬兰传统,新的课时分配文件,都是以政府法令的形式颁发的,具有高度强制力和权威性。课时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课时比例也决定着一门科目的角色与地位。手工科目课时量的增加,足以表明芬兰整个教育系统对其作用与价值的高度重视。

  手工教育进一步消除男女性别差异,对男生女生一视同仁。一个半世纪之前手工教育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最早被写进国家法案之时,规定的是男生学习男生手工而女生学习女生手工。在教育实践中,芬兰手工课主要形成了两大门类:一类为包括针织、布艺在内的纺织类手工,一类为包括木工、金工在内的技术类手工。早期的手工课程主要根据学生性别进行划分,男生一般学习技术类手工,而女生一般学习纺织类手工。后来,手工课程主要基于学生个人兴趣,让他们自由选择。但通常情况下,女生和男生的选择结果仍然差别较大。但按照新一轮课改要求,纺织类和技术类手工课程的性别差异将进一步消除,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在一至七年级需要同时学习这两类手工课程。

  手工教育因编程教育的融入式设置获得更新更强的生命力。芬兰中小学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重要举措,是将编程教育写入了新课标。根据芬兰奥尔托大学的研究,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芬兰在新课标中对编程教育要求较高,早至一年级就开展这方面教育。但与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将编程作为单独的专门的课程相比,芬兰更倾向于将其融入到手工、数学等不同学科中来开展,这也是其编程教育模式的独特之处。如,三至六年级的手工学科要求学生探索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相关工具设计与完成手工作品;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则要通过编程来更好地设计作品等。编程教育具有鲜明的新时代属性与朝向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它的融入能够进一步加强手工教育的科技属性,也必将使这门横跨150余年长盛不衰的必修课获得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手工教育目标、内容与评价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芬兰在新课改中提出了七大方面的学生跨界能力,其内涵与本质与我国语境中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极为相似。七大方面核心素养分别为学会思考与学习,文化理解、交往和自我表达,自我照顾和日常生活管理,多元识读,信息技术素养,就业和创业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和构建可持续未来的能力等。芬兰新课程不仅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总体培养目标,而且在各学段做了具体安排,并使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与核心素养进行一一对标,形成了一以贯之、不可分割的内嵌性逻辑关联。因此,今后各学段的手工教育目标、内容与评价也要紧密着眼与对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一、二年级的手工学科为例,它有五大教学目标。从其中两大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对标来看,第一大教学目标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形成对手工课学习的兴趣并对手工作品的创作和实验产生好奇心。该教学目标重点指向和主要承载学会思考与学习素养以及文化理解、交往和自我表达素养。第二大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开展和完成手工作品制作过程,鼓励学生表达自身对手工作品的想法与创意,并学会对作品制作过程和最终成果进行描述。该教学目标重点指向和主要承载多元识读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等。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在前列

    党中央明确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等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注重试点先行先试,统筹各方协同发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 及时回应网民关切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繁荣先进文化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职工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一系列制度鼓励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要始终以党的初心为自己初心,以党的使命为自己使命,以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根本动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