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话,争议双方更愿意听
顺德引入社会化团队高效调解劳动争议
工作室1年受理811宗案件,调解结果均为当事人自觉履行
中工网讯 身为骨科专家的调解员陈棉智,在工伤案件调解中能够迅速提出专业意见,令争议双方信服。调解员范惠贞在沟通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在她的调解下,剑拔弩张的当事双方最终实现握手言欢……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总工会在“法院+工会”机制中引入社会化调解团队以来,大大提高了劳动争议的调解效率。因为,专家的话,劳动争议双方更愿意听。
2017年5月,顺德区总联合区法院在广东率先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试点。试点初期,工作室负责调解的人员以律师为主,但调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为提升调解实效,区总在保持律师调解队伍的基础上,于2017年11月引入社会化调解员,探索审调结合、社会化参与特色调解之路。”顺德区总工会副主席林小清介绍。
这支新增的调解员队伍由15人组成,职业涵盖工会主席、医生、社工等。他们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争取最大调解空间,而其各自职业特长则有效弥补了律师和法官在法律专业领域以外的不足,大大提升了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的成功率,极大缩短了争议处理时间,减少了当事双方诉累。
某机床厂两名职工于去年底被认定为职业性矽肺壹期工伤,并被鉴定为七级伤残,要求企业赔偿170万元,企业不同意。职工将企业告到法院。顺德区法院将案件委托给诉调对接工作室协助调解。
身为顺德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员的调解员李镇南立即致电同为会员的该机床厂负责人,向其释法明理。对方愿意接受调解。两名职工对调解半信半疑。长期从事医患纠纷处理的调解员谭宝仪、陈敏玲,通过为两人做健康咨询初步获得两人信任。具有社工师、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调解员熊赣清与身为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的调解员陈澄,多次与两名职工深入交谈。最后,两名职工放下心来,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调解开始后,机床厂因职工提出的赔偿金额过高而反悔,不愿意调解。调解团队立刻制订新调解方案,一方面建议原告重点争取工资和工伤赔偿诉求,降低或放弃没有法律依据的大额赔偿金及抚养费等,另一方面向机床厂说明用人单位法律责任,强调职工维权的合法性及诉求的合理性,经多次在原、被告中间摆事实、明法理,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近日,原告两名职工共获75万元赔偿金。
据统计,工作室成立至今,共接案811宗,成功调解362宗,调解成功率达45%,且调解结果均为当事人自觉履行,未发生当事人申请执行或复诉的情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叶小钟 通讯员周远青 沈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