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相信任何人买车前都会在逛过无数个汽车相关论坛后陷入纠结,在看过若干个导购、试驾等文章或与车友的交流后坠入彷徨。让消费者心明眼亮地买一辆车,一直是环球网汽车频道孜孜追求之所在。车怎么样?撞过才知道。为此,环球网汽车频道与车播客联合出品《汽车精算师》视频节目,该节目通过录制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汽车碰撞测试让消费者把车型的成绩和不足看得明明白白,让您在选车、购车上增加一个考量的纬度。节目前期每周两期,后续将改为每周一期。具体详情和报道,敬请关注环球网《汽车精算师》栏目。
【环球网报道 汽车频道特约评论员高华】请记住这个时间:2019年3月26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将在这一天发布2018年第二批车型测评结果。今天这篇文章是《汽车精算师》视频节目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为3月26日做的一个科普和铺垫。据说这一次不再像前两次那样遮遮掩掩,所有评分都会对号入座,透明地排名给大家看。想想都觉得刺激。
前两次没看到也不用后悔,环球网汽车频道与车播客联合出品的《汽车精算师》视频节目将陆续发布对上一批车的成绩解读。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包括高速碰撞和RCAR低速碰撞两部分。由于高速碰撞在国内已经被洗脑得很普及了,今天咱们就重点来介绍RCAR低速碰撞。
汽车已经被中国市场卖到了世界第一,但国人对汽车的理解还差得很远。比如你买车的时候,通常会找关系把价格压得很低,很低、很低。看到销售脸上扭曲的表情才觉得爽,才愿意刷卡买单。但其实呢,销售都是表演给你看的,真正应该扭曲的其实是你自己,因为你很可能由于图便宜,同时对性能和设计的不了解,而买走了一辆让你不省心的车。
不省心的车怎么来识别呢?没有捷径,只能挨个儿撞一下,撞完了分析。任何个体都没有这个能力,只能依靠大的组织去做。哪个组织能做到这么“大公无私”?没有组织是真正大公无私的,做这些事儿的也有自己的目的,只不过它顺手给消费者做了好事。
发布新车的RCAR低速碰撞成绩,对消费者绝对是个大利好,意味着很多原来的“商业机密”再也不能瞒着你了。包括什么呢?
1. 这辆车是不是真的耐撞?车企的王婆卖瓜行为以后会收敛一些,整容换脸车再也不能无下限狂吹了,靠鸡鸣狗盗包装概念的也不再有市场,都给我老老实实造车;
2. 谁在安全方面减配?尤其是合资车,在国外的原型和引进到国内的版本,评分若有差异立刻就露馅。因为RCAR的标准是全球统一的,没办法再找什么”本地特色“借口了。
3. 修一辆车成本到底是多少?过去由于封闭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4S模式),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知道维修和保养究竟应该多少钱。RCAR会把每个零件现在的价格、实际的成本精确到元、每类维修的工时费标准精确到秒计算出来,厂家自己说的不予理睬,按全行业平均认知来。今后大家都能赚钱,但谁也别太黑心,给别人(其他环节,包括消费者)留点活路和智商。
4. 最低配置是不是车企良心?RCAR只撞市面上能买到的最低配置车,因为他们认为”减配不能减安全“,所以为了卖车做个玩命版低价入门车的行为,以后也会被唾弃。忠厚老实的车企会逐渐显露光芒。
中国消费者已经被各种机构和组织忽悠疲了,估计我这么费力介绍也不一定能让你相信它的客观。不过没关系,RCAR的中国成员中保研属于保险行业,是不需要盈利的中立第三方机构,它的目标是搞清真实用车和修车成本,确保保险行业利益不受损。换句话说:它没有忽悠消费者的主观动机,忽悠了也得不到好处。公布这些结果只是震慑车企,顺便给大家看看。
了解了上面的逻辑,你做起吃瓜群众来,已经是姿势最美的一个了。我们再来普及两个名词:RCAR,中保研。
RCAR是干什么的
RCAR(Research Council for Automobile Repairs)是成立于1972年的保险行业技术研究国际组织,成员包括各国的保险公司所属技术研究机构,像德国安联、英国大昌、美国IIHS都是它的成员,前面提到的中保研是RCAR在中国的成员。
RCAR的成员既然来自于保险行业,那么首先就为保险公司的利益说话。在大约50年前,保险行业还只是汽车产业链条中比较靠后的一个小环节。各大车企造出的车不出事还好,只要一撞维修费就很贵,而且随着车子的数量和配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维修费是越来越贵。维修费中的很大一部分可都是保险公司出的,所以保险行业发现自己越来越赔不起了,就跑去和车企商量,能不能在研发的时候优化下结构,降低点维修费用?但车企多牛啊,根本爱搭不理。
于是为了有钱赚,保险行业不得不抱团取暖,对汽车的耐撞性和维修成本开展研究,最后就形成了全球统一的RCAR低速碰撞标准。所有新车只要你需要上保险,就拿RCAR标准过一下,符合要求的降低保费,不符合的提高保费。用money来投票以后,车企们一下都老实了,乖乖听话,于是这套RCAR标准也就沿袭至今,不断完善。
虽然1972年就有这个标准了,但中国直到前年才加入,所以目前国内大部分车的保费都还是估出来的,是依据实际赔付的额度倒推出来的平均值,不同车型间差异不大。这样车主就比较吃亏,比如奔驰宝马修起来很贵,即使保费已经涨到了平均值的120%,修这些品牌的车保险公司还是亏,于是亏空的部分就由其他品牌车主来分担了。但这种情况在RCAR标准广泛实施后,一定会得到改变,最终目标是:谁的车维修保养贵,谁的车主就自己去为情怀买单。
RCAR标准由于考虑的现实因素很多,所以每辆车的保费差异非常大,很有可能你的车很贵,但保险却便宜;也可能反过来——车子便宜,但保险费率很高。差异主要在于车子设计是不是合理、零配件是不是便宜。
中保研是干什么的
这几年保险公司发现,国内车险业务的赔付成本越来越高了。高频发生的低速碰撞,导致维修费用越来越高。同时,车企为了销售的需求,把车价压得很低,但把零部件价格抬高,工时费又不透明,导致维修费用提高很快。这就是把压力从汽车销售环节传导给了保险行业,以及只买交强险的车主(顺便说个数据:全中国有60%的车主只买交强险)。而这些压力在买车的时候其实是体现不出来的,只有遇到了事故才会明白有多苦,但也只能默默承受。
保险公司却不愿独自承受这个后果——我是来赚钱的,你却让我做公益,这怎么行!但前面说了,保险公司在车企面前话语权不大,于是加入RCAR组织,向汽车行业讨要自己的正当利益。
中保研是中国排名前八家的有车险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联合出资成立的研发机构,包括人保,国寿财,平安,太平洋等等,他们的车险业务总和占全中国的87%,加在一起是绝对垄断地位。中保研的碰撞测试结论,将会通过这8家股东,逐步影响每辆车的保费定价,进而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汽车行业玩概念、挣快钱的时代就要过去了,一切都在回归本源。
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是什么
这是中保研(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汽研(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企业)两家联合制定的汽车安全标准体系,包括高速和低速两大类碰撞,高速碰撞主要由重庆的中国汽研牵头,低速碰撞由中保研牵头,采用RCAR标准,二者合称C-IASI。
过去中国的车辆高速被动安全测试主要依据C-NCAP这个体系,主要借鉴自欧洲,但做了不少本地化修改,经过多年的推广,C-NCAP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碰撞安全体系。时至今日,技术的进步对汽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汽车保险安全指数里,高速碰撞将更加严苛,包括时速更高,碰撞的接触面也从过去的40%正面碰撞,减少到25%正碰。而低速碰撞体系过去在国内是没有的,这部分和所有车主都有关系,涉及到每辆车的日常养护费用和成本。所以车播客认为RCAR低速碰撞对普通车主更有现实意义。
RCAR标准会不会有黑幕
没错,很多来自汽车行业的人第一感觉就会问出这个问题。毕竟目前主流的C-NCAP标准下的5星+车型,和我们平常的认知不太一样。有这种疑惑很正常。
解释起来也很容易,我们算笔简单的账就能说明白。
一方面这是保险行业的标准,已经在国外运行了47年,非常成熟了。中保研引进到国内后不会做本地化修改,而是严格执行,主要为今后的国际互认。
第二方面,如果有所谓黑幕,应该是偏向保险公司的。但保险利润已经够用了,保险公司的目的在于控制每年的成本支出(赔付额度)的稳定,别太离谱。如果RCAR标准实施后车子设计比现在更加合理,像奔驰宝马这样的大品牌高价位车型,可能每年在赔付费上就能减少支出几十、上百亿,保险公司如果对现有利润率满意,这几十亿省下来的成本可以用来降低保费,回报车主了。
因此,如果某个车企想拿钱去“公关”RCAR标准,你觉得多少公关费能让整个保险行业放弃节省几十亿的保费,而去修改测试数据?
通过前面的科普,终于把C-IASI中的RCAR低速碰撞标准的逻辑和客观性说清楚了。我们来说正事儿了:RCAR是怎么进行研究的,它能怎么帮你省钱?
RCAR标准测什么?
先说一个重要概念,敲黑板:高速碰撞管人命,低速碰撞管省钱。RCAR低速碰撞标准虽然看上去也是用撞车的方式来检测,但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是“哪个车更省钱”,因为它研究分析的是——模拟日常街头的碰撞,然后看哪辆车修起来更便宜。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会顺便分析出哪辆车更容易对人造成伤害。下文会举例。
看过NCAP高速碰撞的人,肯定会觉得RCAR的低速碰撞极其无聊。高速碰撞动辄50km/h以上的时速去撞,碰撞结果也是零件漫天飞舞、车上各种汤汤水水流一地,甚是刺激。
可RCAR标准只测低速碰撞,也就是20km/h以下的时速,这个速度对任何具有销售资格的车都不具有生命威胁,一般就是“嘭”的一声,外加少量保险杠变形,大多数车甚至连零件都不会掉下来一个。
但别因为不刺激就小看这个测试。研究人员会精确地测量车辆底盘的变形量,精确到微米;按照标准流程计算拆下零件的数量;记录拆装和维修、喷漆的时长,精确到秒;逐个零件查价格,并且维修到原样;在这个过程中,把涉及到的标准工时、零配件市场价格、可替换件、对人的伤害、受力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等等都进行计算汇总,从而得出结论——这辆车要花掉多少钱才能维修到原样?这些费用的多少,在RCAR标准里可以简单理解为“可维修性”研究。据此把车辆分级后,才能科学地给出保险定价。
这些花掉的钱,都是保险公司在日常车主的车碰撞后要赔付的费用。以往工时费、零件价格、维修程度都是由各个汽车厂自己说的,保险企业没有手段去验证真伪,所以厂家说什么保险公司就得相信什么。当RCAR标准实施后,工时的计算标准、零件价格、维修程度和是否科学,都有了量化的依据,保险公司可以独立定损。无论车企怎么提高报价,都不再有说服力了。
不仅如此,假如你的车设计得不科学,保险公司还要把有可能多出来的赔付费用,折算进所有买这辆车的人将要交纳的保费里。保险公司不会背锅,车主愿不愿意背,就看是不是真爱了。我不相信在中国这么过度竞争的汽车市场里,还会有哪个品牌有对钱不敏感的真爱粉。 这个低速碰撞标准精确打击的会是谁?个人认为:是那些依旧扛着“卖车不挣钱,靠售后挣钱”的思路,并执行着的车企。
确实有点枯燥,举例子来说说。
几年前本田在澳大利亚销售的某代FIT(在中国叫飞度)曾经减配了后防撞梁,于是RCAR在澳大利亚的成员机构做了一个对比,让两辆同款的FIT在相同条件下后部碰撞,然后各自维修到出厂状态:安装了原厂后防撞梁的FIT花费了1605澳元,减配了后防撞梁的FIT花费了7655澳元,相差4.77倍。在中国市场,减配已经是合资车的普遍性操作,安全性在外国合格,到了中国就不合格了;配件在外国很便宜,到中国就贵了;工时标准混乱,同一个保险杠喷漆,不同品牌最高的比最低的高27倍......
再说一个去年的实例。在国内很多车企为了讨好车主不合理的认知,不惜违背造车原则,把安全气囊的最低起爆速度从30km/h以上降低到了20km/h以下。这就增加了这款车气囊爆开的概率,也增加了气囊伤害车上乘员的几率。要知道国内很多人是不系安全带的,低速下就更不系,心理上也不会防范。在这个时候若气囊起爆,会放大对人体的伤害。如果前排有抱着小孩的,戴眼镜的,或者把大长腿伸到前仪表板上去的.....那么伤害力度之大就更难想象。轻则休养数月,重则生离死别。 而如果仅考察可维修性这一个经济指标,费用也非常离谱。因为个别车前气囊的更换需要先把仪表板覆盖件完全拆下,需要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拆装工时;换气囊总成也需更换一些插接头,而4S店从利润出发,并不会单个售卖插接头,而是要求购买整个仪表板线束总成,所以拆装工时费+维修工时费+零部件费便扶摇直上,而这些动辄万元的维修成本原本就不应该出现,它们吃掉的都是保险公司的利润。想必大家已经看出来,为什么连财大气粗的保险行业都受不了了。
被测的车为什么都是低配车?
虽然也和其他高速碰撞机构一样接受企业委托碰撞研究,但中保研用于RCAR测试并公布结果的车都是自己随机购买的,这部分费用来自它的8家股东企业。但并不是因为股东抠门才买的低配车型,而是有着明确的理念。
一个每年赔付两千多亿的行业,真的不会在乎这点儿买车的钱。
你可能会记得,国内特色的高速碰撞车型都是高配为主,而且安全配置越高,越有机会加分,一直加到5星+。这实际上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是对入门车的歧视,更是对用户基本权利的不尊重。
但RCAR标准的理念有所不同。中保研总裁贾海茂曾在接受环球网汽车频道以及车播客的采访时说,我们认为低配车型不应该在安全配置上减配,而只应该减少舒适和豪华配置。所以RCAR所测试的车,也顺便测试了车企的良心——是不是给予了所有车主最公平、最基础的安全。
RCAR低速碰撞的意义
说到这里,基本说完了RCAR和中保研正在做的事情,那么它的意义自然也就明晰起来。
对车主:以前买车只凭销售人员忽悠,现在有了更多维度的量化指标和数据;以前稀里糊涂交的工时费、不合理的零件费、维修费,现在都透明了。通过简单的对比,你就可以自己做出判断,买到比以前更安全、养车费用更合理的车。
对车企:立足技术、内心纯良的车企会更有竞争力,暴利企业(尤其是豪华品牌)的利润逐渐回归理性范围。合资企业不能再无底线地减配了,好的自主企业的竞争力会更加明显。
对保险行业:车险赔付额度得到控制。对每辆新车的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的体系建立后,商车改革就有了启动的可能,每辆车不同保费的时代即将到来。当大部分车企理解并采用RCAR安全体系的建议后,新车将可能导致保费整体降低,从而使保险行业车险收入随之减少。但由于赔付成本也在降,故保险行业的利润仍可得到保证。
这样看,这个标准的理想模型下,车主、汽车行业、保险行业三方是共赢的。
车价低,是天经地义吗?
”中国人卖什么什么便宜,中国人买什么什么贵“。自从国产品牌争气之后,车价就一路下行n多年了。拼价格好像在中国就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但凡事都有个度,价格低到离谱的时候,各个环节都没钱可赚,就必然会逼着企业动歪脑筋,所谓”劣币驱逐良币“也就这么产生了。所以希望大家理性对待价格。过去丛林法则,我赢你就输,没有裁判来讲道理。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监督,在价格上也需要稳定下来,提供了好产品的就应该允许人家赚点钱,允许企业有发展,尤其要让自主品牌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去竞争。所以车播客的态度很明确:不让老实本份的企业吃亏,汽车界才能出现华为。这件事儿,每个消费者都是因,也是果。
林林总总说了许多,如果你看明白了,就会比别人更容易看懂这些车型的碰撞结果。 若你没有耐心看报告,也可以等待环球网汽车频道与车播客联合出品的《汽车精算师》视频节目,我们将逐一解读这些车型的成绩与不足,帮助大家心明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