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三个维度绘好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陈凡 邢鹏
2020-11-24 08:22:59  来源:科技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业农村领域比较突出,破解这些问题,绘好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更需科技创新进行助力,并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形成乡村振兴合力三个维度上做好工作。

  要以乡村产业发展为根本

  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我们开展科技创新,要以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为核心,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要重点鼓励科技创新主体开展现代种养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和乡村信息产业等产业,把乡村双创产业更多地留在农村,把科技创新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第一,注重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夯实乡村产业基础。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创新决策机制和激励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二是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乡村振兴活力。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调整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向,对接乡村振兴产业技术发展需求,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走出一条从实验室到市场化、产业化的新路子。三是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通过多种主体投资、多样化模式组建、企业化模式运作,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衔接融合。

  第二,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一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吸引涉农院校、农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中介机构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科技共建、科技特派员等渠道,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健全各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推进各类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三是构建乡村绿色技术转移平台,推动乡村绿色生产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推广与应用。四是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积极支持各类农业技术协会、创新联盟实现农业领域先进引智成果培育、转化、推广,推动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跨区域流动与落地。

  第三,注重科技服务水平,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二是大力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业态,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加快智慧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三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工程,积极搭建产学研、农科教合作平台,支持涉农院校、科研院所与区县政府、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要以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为优先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需要一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扎根乡村、服务群众的专业技能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一是注重加快引进高端人才。推进科研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支持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工作,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让那些有真才实学、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二是注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拓宽培育途径、创新培育机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职能。鼓励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为乡村振兴发展培育更全方位人才。三是注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引进人才方面舍得投入,提高项目启动资金、个人奖励及安家补助等标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要以形成乡村振兴合力为遵循

  科技创新关系全局、决胜未来,必须加强统筹协调,最大限度调度一切创新资源,激发一切创新活力,加快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科学合理、支撑有力、运转高效的创新管理体制。二是不断优化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管理部门从简单的管项目向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转变。三是增强科技资金使用效益,紧紧围绕重大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等关键环节,统筹使用科技资金,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四是着力构建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建立健全科技信用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创新成果,培育更多知名品牌。五是完善乡村招商引智平台。宣讲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乡村振兴优惠政策措施,推介乡村发展项目和行动计划,推进智力对接。搭建工商资本与乡村建设畅通通道,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涉农产业领域,形成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统筹兼顾基础上,下大力气破解瓶颈制约,增强科技创新活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良好氛围,以实际成效实现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双促进、共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