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穆虹
2020-12-22 08:27:16  来源:人民日报

  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作出系统安排,明确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举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了新发展阶段要求,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落实好这一战略部署。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建议》指出,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这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总体框架、主要功能、分工层次作出整体设计,更加强调各类调节手段的协调配合,旨在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地发挥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提供机制保障。

  着力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运用接续的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意图的实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一是健全目标鲜明、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国家发展规划体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阶段性发展任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地方规划与国家总体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突出规划的战略性、系统性。二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科学设置目标任务,增强国家中长期规划对年度计划、公共预算、金融信贷、国土开发、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的引导功能和统筹功能,实现宏观经济治理目标和手段有机结合,提高规划的引领性、指导性。三是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推进、协调和执行能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监测评估,推动国家战略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着力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一是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再分配功能和激励作用。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加大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科学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强化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和逆周期调节功能,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市场监管的协同性,增强金融政策普惠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着力健全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机制。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形态的深刻变化,促进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构建更加高效的宏观政策供给体系。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大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突出产业政策的战略引导作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对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的支持,加强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有效投资稳定总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多措并举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解除后顾之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完善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推进实施机制,统筹区域分类指导和统一市场建设,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建议》把环保政策纳入宏观经济治理政策范畴,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要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体系,健全环境质量标准,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的刚性,使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内化于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

  《建议》指出,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重视预期管理,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这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政策制定到执行全链条管理的角度,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协同性、时效性和执行力提出更高要求。

  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机制,使宏观经济治理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保持统一连贯协同,形成治理合力。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充分发挥经济综合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总量性指标与结构性指标的有机衔接、约束性指标与预期性指标的统筹,实现财政、货币、就业、环保等各项政策手段的优化组合、协同发力,更加灵活有序高效服务于宏观调控大局。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协调,中央层面在搞好宏观经济政策顶层设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和差异性,有效激发地方积极性,形成上下良性互动;地方层面要强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和传导,自觉响应和贯彻宏观政策意图,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加强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协调,完善市场主体参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机制,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了解各类市场主体诉求,健全宏观政策的市场反馈机制。

  完善预期管理和市场行为引导机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管理,把预期管理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以调整完善,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增强政策连续性、应变性、可预期性。完善市场主体引导机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标准等手段,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社会协同力量,维护经济运行的稳定。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信息权威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增强宏观经济政策透明度,加强政策意图宣传解读,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市场预期。

  完善跨周期政策设计和逆周期调节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实施情况和形势变化,持续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加强中长期、跨周期宏观经济政策预研,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着力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针对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和突发性等不同情形,分类研究政策措施,形成综合性应对预案和专项应对预案。

  完善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适应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坚定捍卫国家经济主权,提高应对复杂变局的能力,努力营造有利的外部经济环境。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和多双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多边主义,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制定更加公平合理、更加自由便利的国际经贸规则。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

  《建议》指出,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全面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特征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合理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不断完善现有宏观调控工具,又要顺应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趋势和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辅助作用,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科学化水平。

  提升政府科学调控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必须始终遵循的要义。现代技术手段是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的有力工具,但不意味着可以替代和削弱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竞争激励功能。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仍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更好发挥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职能作用,持续完善平等准入、充分竞争、公正监管、有序开放、诚信守法的营商环境。提高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以科学适度的宏观调节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及时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提升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能力。针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加强基于大数据的经济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经济景气预报体系。逐步实现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研究优化能够更好反映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指标。加强跨部门跨地区信息交流共享,强化各领域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研判,主动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处置能力,完善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体系,重点加强财政、金融、房地产、重要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风险防控。建立外部风险冲击预判预警制度,加强不同领域监测预警系统的协同联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提升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扩大其在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中的应用,是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科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快建立宏观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辅助决策作用,实现对经济运行动态和结构变化的实时跟踪,提高市场分析、形势研判、政策模拟、效果反馈能力,增强时效性和精准度,为宏观经济治理提供有力支撑。适应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创新统计理论、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更好发挥统计监测分析和统计监督作用。

编辑: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引领各族职工为共圆复兴梦想建功立业

    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动员各族职工坚定信心、乘势前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 【热点思考】多渠道发挥工会作用提高职工获得感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注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工会组织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发挥作用,提升广大职工的发展能力和生活质量,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前沿观察】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需求侧改革的关键

    中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深刻的理论意义、鲜明的实践意义。要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