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开展网络招聘活动797场,发布岗位需求61.4万个,就业工作持续推进。
山东:建立工会法律援助机构251个,配备法律服务人员2600余人,职工维权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新疆:发出要约5476份,覆盖企业5443家、职工56.44万余人,集体协商为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辽宁:下拨150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685家生产经营困难企业,惠及职工28.4万人,减负政策助中小微企业渡难关……
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工会稳稳架起职工和企业携手共进的坚实桥梁。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任务等形势,各级工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在维权服务上下足了功夫。
就业为首,突出助推稳岗援企
“看直播就能找工作。”日前,在一场网络招聘会上,安徽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干部马艳临时客串“主播”,企业招聘人员在线介绍岗位、薪酬情况,吸引了1.8万人次收看并参与互动。
与此同时,安徽各级工会推出多个“网络主播”进行就业直播,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直播招聘311场次;线上发布23.62万个岗位需求信息,帮助8.4万人实现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供就业服务,并以训稳岗,一直是各级工会的工作方向。
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两个工会重要服务平台先后上线:“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技能学习平台”和全国工会就业服务平台——“工会就业服务号”。截至目前,技能学习平台累计培训职工6024.12万人次,高凤林、王军等96名劳模工匠开展了直播培训;就业服务号则提供线上岗位超过110万个。
今年6月,全国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强调要围绕落实保居民就业任务,积极推动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见效,具体举措包括援企稳岗、以训稳岗等。值得注意的是,各级工会不仅要针对农民工、下岗职工、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制定专项培训计划,还将特别加大家政服务业培训投入力度,到2020年底前各级工会组织培训家政从业人员20万人(次)。
在全总的带领下,各级工会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就业保民生工作不断扩面深化。
疫情期间,四川省总工会深入调研,省内各级工会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506场次,为26.8万余人次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针对小微企业用工困境,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推出为期1个月的小微企业专场网络招聘会,提供1635个岗位,招聘人数12299人。
为了让更多劳动者增技能、好就业,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启动建设公共网络学习平台,推动教育等部门开展“1+X”证书试点、加大技能培训补助等,并联合人社部门对困难职工进行精准技能培训,70%以上实现就业;安徽工会开展网上就业培训,建设网上“五一学堂”,整合网络培训资源1.5万多个,近30万人次参加线上学习。
有企业才能有岗位,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成为各级工会的工作重点。
全总明确,对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实施今明两年全额返还的政策。各地工会在相继落实政策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加大纾困惠企力度。如重庆制定对民营企业设立职工互帮互助互济资金(池)进行补助等“十条措施”,为企业减负5000万元以上;吉林开展职工“双创”扶持计划,为有创业意愿的个人或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贴息贷款,目前已发放贴息贷款1157万元;江西广泛开展“赣工贷”业务,为 1002家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贷款2.13亿元,带动就业1.67万人。
“能否切实推动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能否有效缓解疫情结束后的用工问题,是检验我们就业创业援助实效的最终标准,我们一定要交出合格答卷。”工会干部们的这句话,道出了工会组织稳就业、保民生的坚定决心和充足干劲。
关注民生,全方位为职工办实事
最近,重庆渝中区职工服务中心收到一面锦旗,来自一名叫游斌的职工和他的同事。
受疫情影响,游斌所在企业为控制成本,决定与部分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但双方对按照“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计算经济补偿产生了分歧。渝中工会调解员了解争议后,依法向双方明确了公司应按照应发工资的标准作为经济补偿计算基数,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企业按其各自工作年限支付了补偿金。
这只是重庆深化开展“千名律师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中的一次调解。目前,重庆已累计为4140家企业、6.35万名职工提供法律服务1.32万次;调解劳动争议案件253件,其中调解因疫情产生的劳动争议131件,涉及金额564万元。
特殊时期,如何进一步增强职工战胜疫情、恢复生产的信心和能力?答案就在各级工会一次次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努力中。
提高依法维权能力,以法治力量为“稳就业保民生”保驾护航——山东加快推进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实体化建设,实现全省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市辖区“2公里”范围内、非市辖区“半小时”工作圈内全覆盖,并充分发挥1500家劳动关系监测点的作用,组织开展职工权益实现情况网上调查;重庆工会组织编写《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领域维权内部指南》,大力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专项行动,组织普法宣传1200余次,为1.8万余名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受理解决各类劳动纠纷405件,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加强隐患化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辽宁制定实施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等工作方案,推动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立法;设立1000万元常态化农民工维权专项行动应急预备金,积极参与农民工欠薪维权工作,为120名农民工追偿工资126.27万元;妥善处理职工来信18件,来访1173人次、266案次。
开展多项行动,关注新动向、新问题,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在广西,“抗疫情促生产保就业构和谐进小康”十大主题行动贯穿全年工会工作主线,“和谐同行、共克时艰”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行动、“桂在和谐、法律援助”行动、“法律宣传月”和“集中调解季”活动等接连展开。
在江西,“服务你我他,工会在行动”——2020年江西工会服务职工“十件实事”持续推动,普惠服务工作深入推进,目前已发行工会会员普惠服务卡178万张,合作商户达3500余家。
“多做脱贫帮扶的工作,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凝聚人心的工作。”各地工会用行动履行着维权服务基本职责,也在扎实做好每一次法律援助、普惠服务后,赢得职工由衷“点赞”。
和谐劳动关系,筑牢“稳”字基石
“疫情期间骑手每单报酬提升11.12%~43.75%,增加每天200元保底工资,并为骑手提供防疫用品及免费简餐。”陕西西安市阎良区开展的这场集体协商的结果很暖心:在西安市总工会的指导下,陕西秦晋邑网络科技公司不仅保障了职工待遇,职工还与企业承诺共渡难关。
陕西历时70天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取得的成果还有很多——各级工会通过创新网上要约、一事一议的灵活协商等方式,破解了特殊时期的协商难问题,集体合同审查时间也从“5个工作日”缩短到“当日办结”,极大提高了集体协商效能。据统计,行动期间,陕西新增集体协商建制企业638户,签订集体合同6897份。
如今,集体协商已经成为稳定职工队伍,护航企业复工复产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通过印发有关文件,督促企业通过集体协商、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等方式妥善处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关系;辽宁工会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作用,联合实施集体协商“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行动;河北工会开展的集体协商共同约定行动,目前已覆盖2000多家企业近55万名职工。
致力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各级工会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统一,坚持预防与化解相统一,探索建立落实“五个坚决”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大局稳定。
——山西省总工会将维护劳动关系领域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组成调研组深入重点企业走访,并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专项排查化解,制定台账;北京市总工会建立劳动关系监测系统,完善劳动关系舆情周报、季报和年报制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建立疫情期间职工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并联合新疆高级人民法院在各县市设立企业巡回审判工作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工会深化“五共同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将工会资源进一步向南疆师市、团场倾斜……
党的中心工作在哪里,工会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各级工会正牢牢守住“保”的底线,不断夯实“稳”的基础,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